長沙銅官窯主要特點:
1、長沙銅官窯出土的瓷器極富藝術創造性,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造型別致美觀,樣式新穎多變。其種類共有70余種,有壺、瓶、杯、盤、碗、碟、硯、盂、壇、薰爐、脈枕等,還有許多人物、動物、魚類等造型玩具,其中一些設有三眼吹孔,可以作口哨,能吹出簡單的音節。眾多的動物造型富有變化,幾乎沒有一件雷同,表情傳神,栩栩如生。器物的造型除常見的圓形器外,還出現了花形、瓜蒂形、梭形等極富個性和裝飾性的器物。
2、長沙銅官窯主要有釉下彩、模印粘花、刻劃花、印花和鏤空等裝飾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更具特色。當時的瓷器,南方以生產青瓷為主,北方以生產白瓷為主,色彩比較單一。長沙銅官窯創造性地把繪畫藝術運用到瓷器裝飾上,就是將鐵、銅等呈色劑摻入顏料,用筆沾上顏料直接在未燒制的瓷胎上繪飾圖案,然后再覆蓋上一層釉入窯燒制,通過熟練掌握窯溫,使瓷器上呈現褐、綠、醬、銅紅等一種或多種色彩,這就是釉下彩技術,專家們稱它是“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3、長沙銅官窯瓷器的繪畫豐富多彩,以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山水人物為主,如花間小鳥、雙鳳朝陽、蘆鴨戲水等。它們有的用單線勾勒,有的用彩色渲染,有的用筆潑墨,雖然構圖簡單,但技巧嫻熟,意境精深,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4、長沙銅官窯出土的瓷器紋飾除花草、樹木、鳥獸、魚蟲、人物、園林景觀外,還有不少是詩文書法,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可以說開創了以詩文書法來裝飾瓷器的先河。
長沙銅官窯的詩多是五言詩,只有少許七言詩,六言詩則少之又少。這些詩并不怎樣地強調合乎韻律,也不以重用字為忌,只求意境,只求通俗,只求神韻,完全不同于四平八穩、嚴格韻律的館閣體。詩的內容大多反映了當時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思想感情,語言純樸,感情真摯,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銅官窯遺址簡介:
位于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鎮至石諸湖一帶,南距長沙城27公里,北與聞名遐邇的銅官陶城相接,東依連綿的山丘,面臨湘江。長沙銅官窯是中國唐朝彩瓷的發源地。遺址面積30萬平方米,從銅官鎮至石諸湖,沿湘江東岸十里河濱,已發現唐代燒窯遺址19處,面積最小的約300多平方米,更大的過萬余平方米,堆積厚度最薄為0.4米,最厚約4米。1972年9月1日和1983年10月10日兩次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1月14日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湖南省古遺址中唯一的文物保護單位。
湘臺文化創意產業園規劃范圍北至銅官鎮,南至歐陽詢書法文化園,西至湘江,東至書堂大道,含2個鄉鎮(街道)和2個江心洲,總規劃面積51.88平方公里。園區內文化資源豐富,臨近湘江古鎮群,緊靠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新華聯銅官窯文化旅游度假區、歐陽詢文化園、麻潭山森林公園等。
吳楚橋 位于昔日誓港街南端進街處。是用平板長條麻石搭砌而成,橋長1丈,寬2丈,雖貌不驚人,但名聲顯赫,相傳戰國時期,楚置黔中郡,吳楚橋為吳楚分界處。
泗洲廟 又名舜帝廟,位于誓港街后一處山崗上。泗洲廟始建于唐代。由于銅官陶業工人崇尚舜帝,奉為祖師,故該廟建筑氣勢恢弘,殿宇軒昂,香火旺盛,沿九級臺階而上,中殿供有舜帝像。
云母寺 位于銅官老街北端,湘江銅官潭邊,寺廟內塑關公神像。云母寺相傳為三國關羽為紀念義母所建,云母寺后生長出一叢叢嫩綠的小草,它叫益母草,是一種中藥材。
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再造一個“唐城”,通過此窯城,折射出大唐文化的燦爛與輝煌,讓人領略一個昌盛的時代,一個國內國外多民族友好交往交融的時代,一個善于借鑒吸收并創新發展的時代,一個色彩斑斕充滿 *** 的浪漫時代。
銅官窯,這座歷史豐碑的古窯遺址,歷經千年風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昨日,記者從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獲悉,長沙銅官窯遺址保護規劃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
根據規劃遠期目標,將建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這相當于長沙再建一個“唐城”,再現唐朝遺風。
保護范圍面積約為800畝 窯區原貌猶在,窯包依舊林立,文化堆積層沉靜地躺在地下。千年的文化之根之源靜默在湘江之濱的一個小鎮上,孤獨清靜。
昨日,記者在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看到,這里始終未曾進行過大規模的開發建設。為免破壞舊貌,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進入這個千年古窯的核心保護區。
如何保護好這個千年古窯,讓更多人能一睹芳容,這是長沙銅官窯在新歷史下的課題。《長沙銅官窯遺址總體保護規劃》從規劃背景價值評、規劃原則、保護區劃、保護措施、環境規劃、展示規劃、管理措施、基礎設施規劃要求、投資估算等方面進行規劃。
依據有關規定,結合長沙銅官窯遺址的性質、分布和環境特點,確定遺址的保護區范圍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建設控制地帶,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同屬文物保護范圍。重點保護區范圍中核心區具體范圍為:沿國家已征用的保護圍墻外擴大約60米的區域,東到堆子山山腳(包括都司坡),南至新河北岸,西沿胡家垅小路,北沿長坡自然小路為邊界,具體界線以保護區劃圖為準。
整個保護范圍面積約為800畝。遺址公園2012年6月5日開放 規劃展示中,通過展示長沙銅官窯遺址區的整體環境、空間組織和總體布局關系,以及遺存文物的規模、布局、類型及結構方式等,結合長沙銅官窯的特殊地位和意義,通過遺存遺物、文字、圖片和資料展示與長沙銅官窯的歷史沿革、制瓷工藝流程、文化堆積等內容,讓人們了解長沙銅官窯文物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
規劃分為近期和遠期規劃。近期:長沙銅官窯的開放展示區——在做好文物遺存本體的保護與環境整治的同時,做好遺存本體與文物陳列展示,加強宣傳,促進開放,形成歷史文化展示研究中心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遠期: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建成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組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融自然山水、歷史遺存、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勝區。遠期的時間規定為2018——2023年,完成長沙銅官窯遺址公園的建設。
2012年6月5日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遺址公園主要景點為門樓、譚家坡龍窯遺跡館、“夢回大唐”瓷板畫長廊、新長沙窯陶瓷體驗館等。
譚家坡遺跡館:位于遺址核心保護區譚家坡大窯包的南坡,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唐代龍窯遺址。譚家坡龍窯遺跡館建筑以尊重歷史、保護文物為設計理念,賦予鄉土以情結,賦予文物以尊嚴,賦予歷史以記憶,依托考古挖掘現場,結合地形,依山就勢。
該保護展示設施總建筑面積為2417.05平方米,總高度為8.55米,以38.77-44.1米大跨度鋼結構為主體。“新長沙窯陶瓷體驗館”由“長沙窯復興計劃”發起機構,長沙銅官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者與創新者——長沙府窯陶瓷藝術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如今,“新長沙窯陶瓷體驗館”與譚家坡龍窯遺跡館成為銅官古鎮展示千年陶瓷文化的標志性形象窗口,成為長沙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中外游客陶藝體驗的指定內容,這里得到了國家省市各級 *** 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第十一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選手,25個國家的駐華使節攜夫人先后親身體驗和感受中國陶瓷歷史,領略璀璨千年的長沙窯陶瓷文化。自開園后,“新長沙窯陶瓷體驗館”共接待了約10萬余人次的游客、國內外陶藝名家、外國友人等前來參觀體驗,成為到銅官旅游、陶藝DIY、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及大學生藝術實訓基地, 吸引了國際著名陶藝家李見深、著名詞作家方文山、著名作曲家雷頌德、著名詩人汪國真和著名攝影家郭三省等文化名流到訪,參與陶藝體驗,引起多家媒體報道。
棧道式直接參觀挖泥洞 長沙銅官窯遺址的展示方式將主要有三種:棧道式直接參觀挖泥洞和瓷器碎片堆積層、現場展示龍窯遺址和文物室內陳列展示。從效果圖上看到,在展示區內將建兩個井式的參觀點,即往地底縱深挖一段距離,露出掩埋在地底的古瓷,然后用玻璃罩住,把這個古窯址地底下的一個歷史截面,展示在人們面前。
同時,對于當年制瓷的挖泥洞,也將采取棧道的方式參觀,人們可以沿棧道進入,體驗當年古人如何采泥制瓷的。展示將通過采用直接到達文物所在地、身臨其境和登高遠眺觀景相結合的方式,使公眾對長沙銅官窯的整體文物的現存面貌、整體環境、遺存規模以及區內的空間構成、總體布局、視線關系等獲得真實的體驗。
每天最多接待2300人 千年古窯的保護是規劃的重點,規劃規定實施保護區環境容量監控。根據保護區環境日容量計算公式計算,每天更大游人總數應控制在2300人以內。
根據每天更大游客容量,考慮長。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8-30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