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呂梁
外文名稱
Lvliang
別 名
永寧州、石州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 華北 山西省
下轄地區
1區、10縣,代管2縣級市
*** 駐地
離石區永寧中路
*** 區號
0358
郵政區碼
0330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部,黃河中游
面 積
21140平方公里
人 口
387.89萬(2017年常住人口) [1]
方 言
晉語-呂梁片-汾州小片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
北武當山、卦山、龐泉溝、酒都杏花村、則天廟
磧口磧口鎮位于晉西呂梁山西麓,黃河之濱,臨縣之南端。
明清至民國年間,憑借黃河水運一躍成為北方商貿重鎮,享有“九曲黃河之一鎮”之美譽,是晉商發祥地之一。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古稱龍王山,位于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境內,呂梁山脈中段,南距離石區32公里,東北離太原216公里。
北武當山集“雄、奇、險、秀”于一身,是呂梁山的一顆明珠,素有“三晉之一名山”之稱,系我國北方道教圣地之一。玄中寺景區玄中寺位于山西省交城縣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始創于北魏延興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
因此地層巒疊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黃河奇灣“天下黃河之一灣”位于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
這片半沉睡的土地,曾有過有巢氏“構木為巢”這一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劃時代變革;曾。汾酒文化景區汾酒文化景區,位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鎮。
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后余香、回味悠長而著稱,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主要品種有國藏汾酒、青花瓷汾酒、老白汾酒等。
竹葉青酒是國家衛生部認定的唯一中國保健名酒。酒都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倍拍恋囊皇啄捴巳丝诘摹肚迕鳌吩?,成為千古絕唱。
以汾酒聞名天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這里的杏花村酒已聞名國內。
呂梁主要旅游景點介紹:古鎮磧口;黑龍 廟;西灣村;李家山;龐泉 溝;玄中寺;北武當山;武則天廟 呂梁其它旅游景點介紹:安國寺:安國寺位于離石市西十二公里處,創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
寺內主要建筑有佛殿、銅塔樓、讀書樓等。佛殿內有彩塑菩薩3尊,壁畫124幅,造型生動,色彩明亮。
白馬仙洞:位于離石市東南25公里處的九鳳山麓。進入洞內,只見怪石嶙峋,尖石如劍,方石如床;再進則有柱石自洞頂倒懸而下,離地3尺,擊之鏗然有聲。
洞內還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此洞洞里有洞,深不可測。
曾有人進洞探險,不見盡頭而返。木樓:原名觀音樓,在方山縣大武鎮。
明景泰四年(145)建筑,三層重椽、十字歇山頂結構。高5丈許,寬3丈余,內有觀音、玉帝等塑像17尊。
下邊由16根木柱支撐,其中四根直通樓頂。整個建筑為全木結構,嚴密精巧,造型美觀。
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窳山:位于中陽縣城東五公里處,峰巒峭拔,松柏疊翠。
山腰有金代創建的道教廟宇——龍泉觀。廟堂依山而筑,布局嚴謹,結構精巧。
廟中有清冽甘醇的“龍泉水”。相傳農歷三月十七為圣母生日,這里屆時舉辦廟會,游人香客云集山巔,汲取龍泉圣水,觀賞柏窳勝景。
另有傅山隱居此地的“方石山房”,其間留有題詞真跡。卦山:位于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
卦山因山的形狀酷似八卦而得名,這里峰巒疊嶂,古柏參天。山上有天寧寺、書院、朱公們、關帝廟、三教堂、文星閣等構成的建筑群。
古柏為卦山奇觀,蒼勁挺拔、千姿百態為其特色,諸如形似牛頭、龍爪、孔雀、鳳凰、七星、繡球、母子連根、黑白二蛇等,情趣橫生。劉胡蘭紀念館:位于文水縣城東17公里的云周西村,距太原市區85公里。
建于1956年,后于1957、1976年兩次擴建。館舍坐北向南,占地6萬平方米。
館前廣場的漢白玉石紀念碑上刻著 *** 同志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烈士墓前聳立著漢白玉烈士石雕像。
館內還有烈士生平事跡陳列室、烈士被捕處、斥敵處、就義處等,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現實教材。杏花村汾酒廠:位于汾陽縣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側,距太原市區90公里。
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代,杏花村就以釀酒聞名遐邇。到唐代,更是“處處街頭揭翠簾”、“杏花村里酒如泉”。
歷史上的杏花村,曾經吸引了我國著名的文人學者,李白、杜甫、宋延清、顧炎武、傅山都曾賦詩贊譽。李自成進北京時,路經杏花村,停留三日,留下“盡善盡美”的題匾。
杏花村曾為此一度更名“盡善村”。新中國成立后,董必武、謝覺哉、郭沫若、吳晗、巴金、趙樸初等人訪問杏花村汾酒廠,都留下了贊美的詩篇。
如今的杏花村,廠景如畫,酒如泉涌。汾酒、竹葉青酒的產量在不斷增加,而且在品種、包裝方面都有很大改進。
隨著釀造工藝的繼續革新,酒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太符觀:位于汾陽縣城東北13公里上廟村,始建于金代承安五年(1196),正殿玉皇大帝及其侍者七尊泥塑,軀體高大,形象逼真,從其塑造風格看可能是明代作品。
左右配殿內懸塑滿壁,表現后土圣母在文武侍從護衛下出巡的場景,造型藝術令人贊嘆。其配殿大于正殿的設計,打破了廟宇建筑的慣例,實為罕見。
殿內有來狄青墓碑一座,保存完好。天寧寺:距山西交城縣城北三公里。
此地八峰聳峙,層巒迭峰,古柏蒼翠,千姿百態,襯托出古天寧寺幽雅風姿。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創建,后經歷代擴建與重修。
現存建筑多為明清遺構。山門內兩廊有古唐碑、明鐵碑、歷代重修碑,書法或蒼勁挺拔,或飽滿穩健,功力頗深。
千佛閣內有元代鐵鑄佛像三尊,高六米,每尊旁脅侍鐵鑄弟子六尊,莊重清逸。閣內四壁置兩層木閣,每閣各有坐佛一尊,惜已毀壞。
虛堂在千佛閣后,斗拱支檐,飛翼起翹,五脊六獸,雄偉壯觀。堂右有明鑄鐵鐘,可聲聞十里。
大佛殿居寺院正面,殿內釋迦牟尼像高踞佛臺上。往后登一百九十八級石階,可達重檐三層毗盧閣,在此俯視遠眺,地藏殿、藏經樓、卦山書院、朱公祠、奶奶廟等歷歷在目。
布局層次分明,殿閣錯落有致。再上為石佛堂,建造精巧、別具匠心。
附近關帝廟、三教堂、文星閣等建筑,有宋代米芾和清初傅山書寫的匾額。寺外東向墓塔林立,莊重秀麗,另是一番情趣。
后土圣母廟:又名后土廟。在山西汾陽縣城西北二公里田村。
因廟內奉后土圣母,故名。始建于唐,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建。
現存大殿三楹。殿為單檐歇山式,殿內滿繪壁畫,總面積達59.49平方米。
畫分三壁,北壁是圣母神像的襯托,畫題《燕樂圖》,表現圣母后宮生活;東壁是《迎賀圖》,表現圣母出宮奉迎場景;西壁為《巡幸圖》,反映圣母回宮場面。壁畫工筆重彩,瀝粉貼金,畫面壯闊,人物眾多。
亭臺殿閣,曲橋廊廡,布局謹嚴有致。山神峪千佛洞:在山西交口縣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
此地呂梁山脈縱橫交錯,林木茂密,山峪深重。相傳古時有位白須老者居此,出入隱現,人莫能測,鄉人譽為山神,地名因此而得之。
峪西側山崖下,鑿有石洞一區,洞內石壁滿雕佛像,計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洞中釋迦像衣著莊重,面目慈祥,純系民間雕造風格。
洞。
1、磧(音qi)口:位于黃河晉陜峽谷中部,臨縣城南48公里處,因黃河大同磧而得名。
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亙鎮北,黑龍廟雄峙河東,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凝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2、龐泉溝:地處關帝山中。
位于方山縣北十公里處。為全國八個鳥類保護區之一,重點保護對象為世界稀有珍禽褐馬雞(現有1800余只),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金錢豹和二類保護動物標麝、金雕及鴛等,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自然風景游覽勝地。
3、劉胡蘭紀念館: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劉胡蘭紀念館,坐落在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文(水)祁(縣)公路從紀念館北墻通過,東接大運公路,西連307國道,將該館與山西中部的晉祠、卦山、玄中寺、武則天紀念館、杏花村汾酒廠、晉商宅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平遙古城等景點連在一起,形成一條旅游熱線。
4、西灣:西灣風景區位于平陽縣的東南部,東臨東海,南涉鰲口,西靠墨城,北迎飛云江,總面積17平方公里。景區的特色是灣多、灘廣、洞幽、礁巖密布,其層次紋理清晰,色彩豐富,造型奇特。
這些海蝕、礁巖、灘涂風光加上海濱的 流瀑布、漁村的風俗民情、古戲臺、明代烽火臺及民間的神話傳說,使西灣成為一個以海蝕、礁巖、灘涂風光為主體的尚代開發的海濱海巖型風景區。5、天寧寺:位于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
6、柳林縣黃河三峽母親峰景區:沖浪黃河到柳林 風云際會三交鎮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柳林黃河三峽是最美的一彎。這里不僅有風光瑰麗的自然奇觀,更多的是歷史與人文的積淀。
7、西灣民居:位于磧口鎮北1公里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磧口旅游區民居包括西灣、李家山和寨子山民居,以西灣民居更具代表。
8、大同磧:二磧古稱大同磧,為天下黃河第二磧,僅次于壺口瀑布。9、白龍廟:位于嵐縣城西22公里與興縣接壤的白龍山腰部。
該山原名大萬山,因建有白龍廟而得名,是呂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它山勢雄偉,挺拔俊秀,群峰聳立,層巒疊嶂。
遍山蒼松翠柏,名花異草,既有珍貴的省鳥褐馬雞及麋鹿、貂、麝等珍稀動物,又有“龍門伏虎”、“三仙望川”、“迎賓古松”、“雙松合抱”、“白龍戲珠”、“擦虎巖”、“馬蹄石”等奇異景觀,同時,由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老先生題寫的高15米、寬8.5米、為當今世界上更大的石刻漢字——巨形“壽”字,無疑為白龍山增添了一處壯麗的人文景觀。白龍廟坐落在這如詩如畫、松柏掩映的翠巖之中,更賦予它以神秘色彩。
自古以來,這里一直被奉為神圣境地,被列為嵐陽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贊賞,曾留下不少贊頌詩篇。10、黑龍廟:位于臨縣南端湫水河入口處的磧口鎮臥虎山。
據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鐘鼓樓碑記載:廟創建于明代。雍正年間增建樂樓。
道光年間重修正殿和東西耳殿。廟宇規模壯闊,昭然入目。
11、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建于一九九二年,是山西省之一批興建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古老的呂梁山中段,跨文水、交城、離石、方山、古交、婁煩六個市縣。
由三道川、果老峰、龐泉溝、三座崖、北武當山、陽圪臺、白馬仙洞、原平川、云頂山九個景區組成??偯娣e76135。
4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5%以上,園內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北魏孝文帝登過此山而得名,是我國華北第二高峰。建議你去了可以買張地圖,或者跟著旅行社。
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位于方山縣境內,古稱龍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復玄天大殿后,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更名為武當山,因位于北方,故改稱北武當山
龐泉溝
龐泉溝位于方山縣城以北30公里處,是以保護國家一類野生動物褐馬雞為主的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是山西省的主要林區,涉及4個鄉、2個國營林場,面積15.7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4%。
天下黃河之一灣
天下黃河之一灣位于石樓縣辛關鎮,更佳觀景點為馬家畔。黃河在晉陜峽谷段,總體流向為由北向南,自辛關黃河大橋以南6公里處,陡然向東,轉了一道極為奇特的大彎。
酒都杏花村
酒都杏花村位于汾陽市杏花村鎮西堡村,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的汾酒,以其“入口綿、落口甜、酒后有余香”而聞名于國內外。
1、磧(音qi)口:位于黃河晉陜峽谷中部,臨縣城南48公里處,因黃河大同磧而得名。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亙鎮北,黑龍廟雄峙河東,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凝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
2、龐泉溝:地處關帝山中。位于方山縣北十公里處。為全國八個鳥類保護區之一,重點保護對象為世界稀有珍禽褐馬雞(現有1800余只),還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金錢豹和二類保護動物標麝、金雕及鴛等,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自然風景游覽勝地。
3、劉胡蘭紀念館: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劉胡蘭紀念館,坐落在山西省文水縣劉胡蘭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文(水)祁(縣)公路從紀念館北墻通過,東接大運公路,西連307國道,將該館與山西中部的晉祠、卦山、玄中寺、武則天紀念館、杏花村汾酒廠、晉商宅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等)、平遙古城等景點連在一起,形成一條旅游熱線。
4、西灣:西灣風景區位于平陽縣的東南部,東臨東海,南涉鰲口,西靠墨城,北迎飛云江,總面積17平方公里。景區的特色是灣多、灘廣、洞幽、礁巖密布,其層次紋理清晰,色彩豐富,造型奇特。這些海蝕、礁巖、灘涂風光加上海濱的 流瀑布、漁村的風俗民情、古戲臺、明代烽火臺及民間的神話傳說,使西灣成為一個以海蝕、礁巖、灘涂風光為主體的尚代開發的海濱海巖型風景區。
5、天寧寺:位于交城縣城北三公里處的卦山,距太原六十七公里。
6、柳林縣黃河三峽母親峰景區:沖浪黃河到柳林 風云際會三交鎮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柳林黃河三峽是最美的一彎。這里不僅有風光瑰麗的自然奇觀,更多的是歷史與人文的積淀。
7、西灣民居:位于磧口鎮北1公里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磧口旅游區民居包括西灣、李家山和寨子山民居,以西灣民居更具代表。
8、大同磧:二磧古稱大同磧,為天下黃河第二磧,僅次于壺口瀑布。
9、白龍廟:位于嵐縣城西22公里與興縣接壤的白龍山腰部。該山原名大萬山,因建有白龍廟而得名,是呂梁山向北延伸的一條支脈。它山勢雄偉,挺拔俊秀,群峰聳立,層巒疊嶂。遍山蒼松翠柏,名花異草,既有珍貴的省鳥褐馬雞及麋鹿、貂、麝等珍稀動物,又有“龍門伏虎”、“三仙望川”、“迎賓古松”、“雙松合抱”、“白龍戲珠”、“擦虎巖”、“馬蹄石”等奇異景觀,同時,由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老先生題寫的高15米、寬8.5米、為當今世界上更大的石刻漢字——巨形“壽”字,無疑為白龍山增添了一處壯麗的人文景觀。白龍廟坐落在這如詩如畫、松柏掩映的翠巖之中,更賦予它以神秘色彩。自古以來,這里一直被奉為神圣境地,被列為嵐陽八景之首,倍受文人墨客之贊賞,曾留下不少贊頌詩篇。
10、黑龍廟:位于臨縣南端湫水河入口處的磧口鎮臥虎山。據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鐘鼓樓碑記載:廟創建于明代。雍正年間增建樂樓。道光年間重修正殿和東西耳殿。廟宇規模壯闊,昭然入目。
11、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建于一九九二年,是山西省之一批興建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古老的呂梁山中段,跨文水、交城、離石、方山、古交、婁煩六個市縣。由三道川、果老峰、龐泉溝、三座崖、北武當山、陽圪臺、白馬仙洞、原平川、云頂山九個景區組成??偯娣e76135。4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5%以上,園內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北魏孝文帝登過此山而得名,是我國華北第二高峰。
建議你去了可以買張地圖,或者跟著旅行社…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8-30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