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拉草原旅游區(qū)位于科爾沁左翼后旗中部的科爾沁沙地,這里距旗 *** 所在地甘旗卡60公里,距通遼市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達100%。。這里風光秀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上,有保存完好的阿古拉原始草原;有浩瀚的吉力吐大沙漠;有千古之謎的雙合爾山;有百旱不干、地下百泉相通的白音查干淖爾(湖);有萬鳥云集、適合鳥類休養(yǎng)生息的萬畝濕地,是人們欣賞草原、沙漠探險、游山玩水、了解歷史、解讀地貌、旅游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每逢 *** 這才是阿古拉最熱鬧的時候,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農牧民都來參加“那達慕”,舉行騎馬、射箭、摔跤和民歌等活動,大家都要爬上雙合爾山,登高遠眺,觀賞白塔,帶著美好的祝愿,獻上潔白的哈達。是國家AA級旅游區(qū)。阿古拉草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1650年設“府”建旗,是一代名將僧格林沁的家鄉(xiāng),雙合爾山在草原上突兀拔起,方圓占地百余畝,山高近百米,以“天下之一大敖包”稱奇于內外,其成因乃千古之謎。山上有一座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古白塔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其建筑制式和造型完全仿北京北海公園之白塔,并稱“中華宇內姐妹雙塔”。山腳下曾有過清朝年間所建的雙福寺喇嘛廟九九八十一間,巍峨壯觀,與北京雍和宮如出一轍,形神俱備。雙福寺在香火鼎盛時期曾有喇嘛1300多名,除格根活佛以外,曾有4位轉世活佛延續(xù),極為顯靈。 阿古拉草原還是全國著名的蒙古族敘事民歌之鄉(xiāng)。民間也曾流傳著大量真實可歌可泣的達那巴拉、金香、扎那、巴力吉尼瑪等傳奇故事。草原深處世代家居的阿古拉人民能歌善舞,長期保留著蒙古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特色鮮明。阿古拉草原旅游區(qū)資源得天獨厚,在東北區(qū)獨樹一幟。保存完好的萬畝原始濕地,風光無限。協日勒萬畝封山喬灌叢林,春花秋實,翰海滴翠,位于雙合爾山下的白音查干淖爾湖,萬鳥云集,已成為北方獨具特色的候鳥樂園。是集湖泊、草地、大山、沙漠于一體的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風景旅游區(qū)。
在科爾沁大草原腹地,保存著一塊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阿古拉草原旅游區(qū),距通遼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達100%。
阿古拉經過不斷的開發(fā)建設,建成了騎馬場、敖包活動區(qū)、牧民生活體驗區(qū),神山奇塔探秘區(qū)、民族歌舞表演區(qū)、水上樂園、建成了蒙古大營、客房服務中心及中餐廳,已經形成了民族特色濃郁的以蒙古包為主體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服務體系,是人們欣賞草原、沙漠控險、游山玩水、了解歷史、解讀地貌、旅游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大青溝地外科爾沁大草原腹地,距通遼市區(qū)106公里,總面積8183公頃,在溝寬近300米,溝深100米的大峽谷里,古樹參天,林海莽莽,奇花異果,交匯生長,谷底泉水,四季涌流,宜人的景色,奇特的地貌,眾多的物種,自然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
人們來到這里可以游覽原始森林,觀看鳥語林,進行三岔口漂流探險,沙漠騎馬慢游,滑草射箭等活動。
在科爾沁大草原腹地,保存著一塊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阿古拉草原旅游區(qū),距通遼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達100%。
阿古拉經過不斷的開發(fā)建設,建成了騎馬場、敖包活動區(qū)、牧民生活體驗區(qū),神山奇塔探秘區(qū)、民族歌舞表演區(qū)、水上樂園、建成了蒙古大營、客房服務中心及中餐廳,已經形成了民族特色濃郁的以蒙古包為主體的餐飲、住宿、娛樂、購物服務體系,是人們欣賞草原、沙漠控險、游山玩水、了解歷史、解讀地貌、旅游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大青溝地外科爾沁大草原腹地,距通遼市區(qū)106公里,總面積8183公頃,在溝寬近300米,溝深100米的大峽谷里,古樹參天,林海莽莽,奇花異果,交匯生長,谷底泉水,四季涌流,宜人的景色,奇特的地貌,眾多的物種,自然的風光令人嘆為觀止。
人們來到這里可以游覽原始森林,觀看鳥語林,進行三岔口漂流探險,沙漠騎馬慢游,滑草射箭等活動。
阿古拉草原風光秀麗、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就在這快風水寶地上,有保存完好的阿古拉原始草原;有浩瀚的吉力吐大沙漠;有千古之謎的雙合爾山;有百旱不干、地下百泉相通的白音查干淖爾(湖);有萬鳥云集、適合鳥類休養(yǎng)生息的萬畝濕地。
是人們欣賞草原、沙漠探險、游山玩水、了解歷史、解讀地貌、旅游度假、回歸自然的好去處。每逢 *** 這才是阿古拉最熱鬧的時候,從四面八方趕來的農牧民都來參加“那達慕”,舉行騎馬、射箭、摔跤和民歌等活動,大家都要爬上雙合爾山,登高遠眺,觀賞白塔,帶著美好的祝愿,獻上潔白的哈達。
是國家AA級旅游區(qū)。
阿古拉還是全國著名的蒙古族敘事民歌之鄉(xiāng)。民間也曾流傳著大量真實可歌可泣的達那巴拉、金香、扎那、巴力吉尼瑪等傳奇故事。草原深處世代家居的阿古拉人民能歌善舞,長期保留著蒙古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特色鮮明。
阿古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1650年設“府”建旗,是一代名將僧格林沁的家鄉(xiāng),雙合爾山在草原上突兀拔起,方圓占地百余畝,山高近百米,以“天下之一大敖包”之稱稱奇宇內外,其成因乃千古之謎。
山上有一座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古白塔屬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其建筑制式和造型完全仿北京北海公園之白塔,并稱“中華宇內姐妹雙塔”。山腳下曾有過清朝年間所建的雙福寺喇嘛廟九九八十一間,巍峨壯觀,與北京雍和宮如出一轍,形神俱備。
阿古拉草原在科爾沁大草原腹地,保存著一塊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阿古拉草原旅游區(qū),距通遼70公里,距大青溝100公里。蒙古族聚居比例達100%。
阿古拉草原還是全國著名的蒙古族敘事民歌之鄉(xiāng)。
民間也曾流傳著大量真實可歌可泣的達那巴拉、金香、扎那、巴力吉尼瑪等傳奇故事。草原深處世代家居的阿古拉人民能歌善舞,長期保留著蒙古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習慣,民俗風情濃郁,文化特色鮮明。
阿古拉草原旅游區(qū)資源得天獨厚,在東北區(qū)獨樹一幟。保存完好的萬畝原始濕地,風光無限。
協日勒萬畝封山喬灌叢林,春花秋實,翰海滴翠,位于雙合爾山下的白音查干淖爾湖,已成為北方獨具特色的候鳥樂園。是集湖泊、草地、大山、沙漠于一體的具有濃郁蒙古族風情的風景旅游區(qū)。
1 雙合爾山白塔 雙合爾山白塔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自治區(qū)重點保護文物。塔身為磚石結構,通高13米,形狀似北京市北海公園白塔。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塔基磚石砌成,高2米,方形,每面長9.1米,南北兩側修有2米寬的臺階,南臺階9層,北臺階7層。塔座,成多棱形,用青方磚砌成,四面有磚雕如意圖案和吉祥結,兩側雕蹲形小獅子。塔身份塔底、塔肚、塔底3部分,塔底為圓柱形,3層,塔肚為甕形,四面刻磚畫和文字,文字和圖畫雕刻精細,線條流暢。塔肚分7層,活佛的骨灰在其中。塔頂為鑄鐵金鋒形,上有佛教圖案,金鋒上有銅質鎏金的月亮、太陽、火炬。塔頂的羅傘下懸掛4個銅制小鈴。塔身柱為檀香木主芯建成。主要開展賽馬、摔跤、射箭、民歌比賽等活動。
2 白音查干淖爾水上娛樂活動區(qū)
白音查干淖爾湖,分“東湖”和“西湖”,穩(wěn)定水面達4000多畝。四周草木叢生,萬鳥云集,已成為北方獨具特色的候鳥樂園主要開展游泳、劃船、釣魚、坐快艇、觀賞荷花、候鳥等活動。
3 沙漠探險區(qū)
主要開展沙漠尋寶、沙地摩托、沙漠騎馬、沙漠駱駝等活動。
4 民俗風情度假區(qū)
民俗風情,那達慕 篝火晚會 野外宿營 都作為草原民族的傳統節(jié)目。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fā)布于 4年前 ( 2021-08-30 )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