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太湖三山島,古稱蓬萊,明代始稱小蓬萊,又稱筆架山、金龜山,位于蘇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三山島因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聯綴而得名,面積1.6平方公里,北山為三峰之首,海拔83.3米。三山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不太涼,夏不太熱,蒼山碧水,風景優美。
三山島雖無高峻巍峨之態,卻有層巒疊嶂之姿。逶迤鋪展,舒起緩伏,山水契默和諧,情致衍逸。故清代詩人吳莊有這樣的贊美:“長圻龍氣接三山,澤厥綿延一望間。煙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萊在人寰。”三山的石質都是青石,暴露在地表的石頭幾乎都有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征。三山島四季花果累累,除有“洞庭紅”橘外,更有名果“馬眼棗”為全國所罕見,果大二寸許,鮮甜爽口,現尚有百年以上古棗樹692棵。
臨湖秀山之處,素有十大景勝跡:
1、拜壁峰:諧名板壁峰,石削陡立,被譽為我省石景之最,如一座天然的水石盆景,真謂鬼斧神工。
2、十二生肖石:石臨湖沿,玲瓏剔透,惟妙惟肖,奇形怪狀,各有千秋。
3、疊石:有名老虎石,高大雄偉,以石著稱,一端架在懸崖上,一端凌空落在峰尖,巧奪天工。
4、龍頭山:與長圻渚相望。傳說原是一條活龍,被 劉伯溫竊了龍膽,開鑿長江破了法。
5、金雞石:共有三塊,一高二低,對等相敘。石下有洞,傳說有一對“金雞”常棲于此。
6、仙人洞:旁有懸崖峭壁,視夕照佳處。據說為亞洲板塊斷裂層的斷頭。因毀關帝廟而塌。
7、牛背石:傳說為天上“金牛”下凡,因常偷食太湖邊稻谷而被人在尾巴上接上紅頭繩,后又被人發現,砍掉尾巴,從而化為石身永留在人間。
8、香爐石:一石三鼎足,傍晚提網捕魚,足間觀日落其情其境無窮。
9、石碼頭:傍岸那條條石船向太湖,旁有看船老人石。
10、馬腳印:傳說為關公練馬所踩腳印。
從蘇州西山出口出來后,右轉往太湖方向。不得不說的是,太湖的觀景大道還是不錯的,但是路標太缺乏,路口基本上沒有有價值的路標,給自駕游帶來很大問題。
我們摸索著前行,走了一陣看到了太湖公園。太湖公園不要門票,有一個很大的水車,還修了一些湖中棧道,湖水碧綠,蘆葦蕩漾,感覺不錯的。還有個小走廊,我看見有人帶著齊全的工具和食物,并自帶了擋風大塑料布,在走廊里燒烤。
我們返程的時候在這里拍了一些照片,小寶很喜歡走寬敞的木橋。太湖公園邊有湖畔茶餐廳,大水車餐廳,旅游咨詢處。在這里吃飯環境很不錯。可惜我們一心想深入太湖,就沒有逗留。問了咨詢處的人才知道,太湖大橋就在前方,還需要7、8公里吧。
于是放心前行,下次需要留心景物,因為返程的時候沒有路標指示,只能靠記憶了。不過影響也不大,不上繞城高速,就走湖濱景觀大道也是非常好的,我返程的時候就在湖濱大道上多走了一段,到東山收費處再上的高速。
太湖公園前面一點就是太湖新天地,再走一點就是太湖水星游艇俱樂部。然后是太湖大橋。上到太湖大橋,雨很急,我幾乎要打退堂鼓,但最后還是決定去石公山附近看看,本來是想沿湖走風景應該不錯。沒想到路上根本看不到湖,也毫無景致,只有很多農家飯店的人站在路邊招手。又開了32KM(從西山出口算起),11:30終于到了石公山旁。
下來舒展了一下,就去了網上聲譽較好的青竹園飯店(可免費停車)。點了清蒸白水魚(半條35,也挺多了),鹽水白蝦(24元3兩,比較小,還算新鮮),銀魚炒蛋(20元,銀魚大而多),青椒香干肉絲(20元),三絲莼菜湯(15元,味道還不錯),共計114元。材料還算新鮮,油比較少而鹽比較多,飯后一直口咸。聽說石公山門票要50元/人,我們覺得不值得,小寶說要坐船,就花60元坐快艇在湖上兜了一圈,雨又大了,只兜了6、7分鐘的樣子。
蘇州三山島上2/3的島民都經營農家樂,三山島上沒有賓館,只有農家旅社。
消費有包吃住和包房間2種。 蘇州火車站出站--乘坐69路(平四路首末站)--西山石公山碼頭--快艇到三山島! 這個是條經典路線。
火車站知道碼頭了!西山碼頭到三山島最近,5分鐘就到! 它由北山、行山、小姑山組成,一島三峰相連而得名。 風光旖旎、環境幽絕,有“小蓬萊”美譽。
有板壁峰、十二生肖石等奇異石景,還有距今一萬余年被稱為“三山文化”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哺乳類動物化石遺存。 交通:可以在蘇州火車站乘20路公交車往東山鎮;也可以在蘇州汽車南站坐中巴車,到東山鎮。
下車后乘中巴車(大約30分鐘,票價2元)或雇人力三輪車到東山的陸巷碼頭。 陸巷碼頭每天有一班渡輪去三山島,時間是14:30分,船程1小時左右,船票4元。
錯過只能包快艇了,80元左右,但是很快,只需20分鐘。從三山島返回陸巷碼頭的船每天有兩班,早晚各一班。
門票:25元 食宿: 島上可住宿,都是當地居民開的旅館,衛生條件不錯,價格便宜,包三餐。 島上太湖水產豐富,味道非常鮮美,木瀆鴨值得一嘗。
原文沒有刪除,以下信息為2008年最新版本: 關于蘇州三山島門票費用 上島游玩需買門票,三山島門票價格:45元/人,三山島門票是一票制的,只需買上島門票,可玩島上所有景點。更好上島前與我們聯系好,這樣的話,我們都會想辦法幫您在門票上打點折的,而且會給您的出行帶來更大的方便。
東山沙灘山碼頭班船時刻表:(上島班船只有東山沙灘山碼頭有) 非周末每日一班,出島07:00(夏時制),上島14:30。 周六、周日及節假日每日兩班,時間如下: 上午一班:出島08:00,上島10:00; 下午一班:出島14:00,上島15:30。
(行船時間45分鐘,6元/人;出島是指班船從三山島開出至東山沙灘山碼頭,上島是指從東山沙灘山碼頭開向三山島)。
江橋上滬寧高速-轉蘇州繞城,往西山方向開,到西山出口下來,右轉彎一直開到環湖公路,一直往西開,到太湖大橋,沿著公路一直往里開
太湖三山島,古稱小蓬萊,位于蘇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隔水遙離湖濱之東山陸巷碼頭約七公里。三山島因一島三峰相連而得名,相傳三座山峰分別為春秋時吳妃三姐妹的化身。由蓬萊亭向上,登上主峰北山,眺望南山和東山,清秀兀立, 恰似兩位美麗多情的江南女子。放眼湖中,鄰近還有澤山、厥山等三座小島,和三山島一起組成三山群島。
江橋上滬寧高速-轉蘇州繞城,往西山方向開,到西山出口下來,右轉彎一直開到環湖公路,一直往西開,到太湖大橋,沿著公路一直往里開
三山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不太涼,夏不太炎,蒼山碧水,風景幽美。三山島四季花果累累,除有“洞庭紅”橘外,更有名果“馬眼棗”為全國所罕見,果大二寸許,鮮甜爽口,現尚有百年以上古棗樹692棵。清吳莊贊《三山》詩曰:長圻龍氣接三山,澤厥綿延一望間,煙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萊在人寰。“四面皆平湖、山屹乎其中、孤絕而巧。。”山上舊有十景之勝。現存者有姑亭,傳為梳妝臺;板壁峰,人稱行山.石峭陡立,恰以一天然的水石盆景;疊石,以石著勝,傳為吳王愛女之別官所在;十二生肖石,石臨太湖,玲瓏嵌空,似十二生肖之動物形狀;其余尚有香爐石、牛背巖等。島上家家培植盆景,堪稱水碧山翠小蓬萊
我是自己開車過去的,到東山鎮的長圻碼頭坐船,好像早上兩班船,下午兩班,早上時間不記得了,下午分別是一點半和三點半開船,船票15元一人,也可以坐快艇,坐九人,一艘180元,隨到隨開。
島上門票60元,滿10人可以打八折,老人學生可以半票,但要帶好證件。住宿吃飯可以在農家樂,里面很多,建議找靠里面一些的,便宜一些,一般一間房是100-120左右,可以是兩人間三人間甚至是四人間。
吃飯在農家好了,早飯一般是五元一人,也可以商量免掉。在上面可以租自行車環島游,還可以去一線天,獅身人面像那兒玩,不用另買票。
一般人均在二三百。
應該是三山島景區有什么好玩的吧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三山村價格:門市價:45.0000 優惠價:15.0000 周末優惠價:簡介:三山島又叫太湖仙島,因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聯綴而得名,面積2.8平方公里,國家AAAA風景區,因其形如神龜,俗稱“烏龜山”。
島上林木繁茂,瓊樓玉宇,瑤池靈洞掩映其間,雖無高峻巍峨之態,卻有層巒疊嶂之姿。逶迤鋪展,舒起緩伏,山水契默和諧,情致衍逸。
建有仙島牌坊、會仙橋、月老洞、天都仙府、天街、太乙天壇、靈宵宮、大覺灣、仙佛洞等景點,加上靈猴戲耍,是一處融中華傳統歷史文化于秀美山水的特色景觀。游人置身島上,聽古樂,賞勝景處處,大有登臨“蓬萊仙境”,飄飄欲仙之感。
以上信息來自:度假啦實景旅游網。
蘇州市吳中區三山旅游開發公司位于吳中區東山鎮太湖三山島(三山村),太湖三山島,古稱小蓬萊,位于蘇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
隔水遙離湖濱之東山陸巷碼頭約七公里。 三山島因一島三峰相連而得名,相傳三座山峰分別為春秋時吳妃三姐妹的化身。
由蓬萊亭向上,登上主峰北山,眺望南山和東山,清秀兀立, 恰似兩位美麗多情的江南女子。放眼湖中,鄰近還有澤山、厥山等三座小島,和三山島一起組成三山群島。
據說澤山和厥山也有鄉民居住,大概僅五十戶人家,以經商花果為業。面積分別為0。
6和0。4平方公里。
三山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不太涼,夏不太炎,蒼山碧水,風景幽美。三山島四季花果累累,除有“洞庭紅”橘外,更有名果“馬眼棗”為全國所罕見,果大二寸許,鮮甜爽口,現尚有百年以上古棗樹692棵。
1984年4月,在三山島發現大量哺乳類化石,有:獼猴、棕熊、中國黑熊、鬃狗、野豬、鹿、獾、兔等。 三山島舊石器文化遺址和古哺乳類動物 群化石遺址的發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它對研究太湖的成因、長江中下游乃至華東地區的成陸年限以及這一地區古人類活動的歷史,都具有極其重要的考古價值。
清吳莊贊《三山》詩曰:長圻龍氣接三山,澤厥綿延一望間,煙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萊在人寰。 “四面皆平湖、山屹乎其中、孤絕而巧。
”在三山島博物館,可以看到一萬二千年的舊石器和古脊椎動物化石,各種古轅人的牙齒比比皆是,這是一九八四年發現并挖掘出來的,稱之為三山文化,證明太湖流域同樣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而三山島正是三山文化的集中代表。
三山島不僅歷史悠久,而且三山文化和古吳文化源遠流長。二千五百年前,吳王夫差曾來過這里,他的小姑就葬在三山島,故島上有一座小姑山、小姑廟(娘娘廟)。
廟前湖中有一綠洲,島上村民稱水葬臺。村民大多數姓吳,后來有部分去了海外,據說目前在臺灣的吳姓人士有三百萬,難怪臺灣同胞對三山島十分厚愛,常年從寶島臺灣到蘇州三山島觀光。
甲吳中。” 山上舊有十景之勝。
現存者有姑亭,傳為梳妝臺;板壁峰,人稱行山.石峭陡立,恰以一天然的水石盆景;疊石,以石著勝,傳為吳王愛女之別官所在;十二生肖石,石臨太湖,玲瓏嵌空,似十二生肖之動物形狀;其余尚有香爐石、牛背巖等。 島上家家培植盆景。
堪稱水碧山翠小蓬萊。 此處還有距今一萬余年被稱為“三山文化”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及哺乳類動物化石遺存。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8-05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