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南45公里,屬國家AAAA級旅游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5平方公里。
沂山風景區東距青島230公里,緊臨省道羊臨路;西距泰安140公里,西出口接泰薛公路;南距臨沂市150公里;北距濟青高速公路65公里。道路交通十分便利。
沂山古稱“海岳”,有“東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
主峰玉皇頂海拔1032米,被譽為“魯中仙山”。沂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史記》載,黃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為重鎮。
漢武帝親臨至其下,令禮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歷代屢有增封,祀典不廢。
歷代大家名士傾慕沂山,接踵而至。李白、鸝道元、歐陽修、范仲淹、蘇軾、蘇轍,以及明狀元馬愉、趙秉忠,清朝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等均至此攬勝,留下了大量詩章名句和碑碣銘文。
沂山森林覆蓋率達98.6%,為山東省之最,植物種類繁多。據統計,共有137科,480屬,1000余種。
以松類、刺槐、櫟類為主要樹種,還有水榆花楸、三椏鳥藥等珍貴樹種。沂山自然資源豐富,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8.9萬個,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
春到沂山,山花爛漫,春意盎然;夏到沂山,飛瀑流泉,酷暑無影;秋到沂山,山果遍野,秋高氣爽;冬到沂山,銀裝素裹,疑入仙境。 沂山的主要自然景觀有:玉皇頂、獅子崮、歪頭崮、百丈崖瀑布、古松群、玉帶溪、圣水湖、孝母崖、白石瀑布、神龍大峽谷、黑松林、仙人谷、槐谷等。
在玉皇頂仰望,日月低垂,白云摩頂,俯視方圓百里景色,一覽無余;歪頭崮突兀矗立,高聳穹空,峭壁若劈,在崮之極頂,巨石層疊,登其上猶如身置凌空;獅子崮像一只巨大的雄獅,橫臥在玉皇頂側,似鎮山之王。百丈崖瀑布落差68米,為臨朐八景之一。
主要人文景觀有:法云寺、東鎮廟、玉皇閣、碧霞祠、仙客亭、公喜亭、黑風口等。沂山為巖漿巖石質山地,以花崗巖、片麻巖為主,少有砂巖,巖石風化較好,土層下多有疏松母質。
受地形和森林環境的影響,森林公園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為10.8oC,年降水量為849.5毫米。 沂山現已成為集吃住休閑、旅游度假、購物娛樂于一體的旅游勝地。
景區內有神農閣、避暑山莊、沂山賓館等設施完備的賓館。三個停車場面積7000多平方米,旅游商品綜合門市部一處。
沂山森林公園外部交通方便,縣域內五條干線公路中,有三條(羊臨、泰薛、濰傅路)分別從公園東、西、北通過,具備良好的可進入條件。每年的4月-11月份是旅游的更佳時節。
神農閣推出的沂山全羊、沂山山雞、槐花宴、神農藥膳、農家飯等特色名吃,深受廣大游客青睞。地方特產有:沂山紅蘑菇、沂山板栗、山楂、沂山全蝎、冬蟲夏草、何首烏、蜂產品等。
玉皇頂為沂山更高峰,上有玉皇閣、玉皇廟、望海亭、探海石、太清洞等。如在晴日的初晨,立于玉皇頂探海石側,可欣賞到海上日出的奇觀。
獅子崮為一天然山峰,遠望似雄獅臥崗,仰天長嘯,綿延數公里,惟妙惟肖,吸引著眾多游客駐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 歪頭崮與獅子崮東西相望,三面陡如斧削,僅有一面可沿狹窄彎曲的石階攀緣而上,沿途有:沂山佛祖、八戒石、摩崖石刻、風動石、南天門、靈官廟、碧霞祠、福神廟、天池、長春亭等景觀。
神龍大峽谷、仙人谷占地12000余畝,水、樹、草、石皆為原始風貌。深入其間,奇峰怪石,流水鳴泉,林木蔽日。
藤樹相纏,遍野花果的原始叢林,諶稱天然的“森林浴場”。這塊未經開發的“處女地”,是目前山東省內更好的野外探險、戶外活動、拓展訓練、科學考察基地。
旅游互聯免費預訂沂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優惠門票( ) 古松群-玉帶溪景點,內有小百丈崖、千年古松、品氧園、試劍石、公息亭、觀瀑亭等景點。可讓您既可以領略百丈瀑布的磅礴氣勢,又可以品味小溪流水的幽雅別致,既可以在綠草如茵、百花競放的林間草地上盡情嬉戲,又可以領略林海松濤,盡情品享天然氧吧,在古松下坐一坐,在溪水邊走一走,進入回歸自然的忘我境界。
法云寺前的圣水湖娛樂區,蓄水3萬立方米,水清魚游,山樹倒影,水邊小島上憩息、品茶,不覺陶醉于山水之間。80米長的吊橋跨越湖面,既驚險 *** 又富于情趣,令您流連忘返。
百丈崖瀑布為江北更大的瀑布之一,落差達80余米,四季長流不斷,聲如松濤,似白練垂天。夏季,山外暑氣逼人,至此則寒意頓生,正如詩曰:“百丈瀑布六月寒”;冬天,百丈崖冰瀑,巍然壯觀,吸引著中外無數攀冰愛好者。
法云寺是齊魯佛教圣地的明證,該寺始建于東漢(84年)占地六十余畝。寺內圣水泉是全國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原名天水,為汶河之源。
寺內有:迎客松、蟠龍松、栗抱松等古樹。 東鎮廟位于沂山東麓,始建于太初三年(前102年),宋初建隆三年(962年)遷于現址,歷經紛亂戰爭、朝代更替,是一部記錄滄桑歷史的長廊畫卷。
東鎮廟現有三山門、將軍殿、大殿、寢殿、鐘樓、鼓樓等廟宇20余間。廟內碑林規模宏大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
據光緒三十年(1904年)不完全統計,有古碑。
沂山風景區位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南45公里,是沂蒙山旅游區的核心景區,屬國家AAAAA級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8平方公里。
沂山東距青島230公里,緊臨省道東紅路;西距泰安140公里,西出口接泰薛公路;南距臨沂市150公里;北距濟青高速公路65公里,離即將開通的長深高速沂山出口約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沂山風景區共分為五大景區,自東向西依次是:以東鎮碑林、廟宇古建為主的東鎮廟景區,以飛瀑流泉、古亭石刻為主的百丈崖景區,以古寺佛雕、古松名樹為主的法云寺景區,以極頂覽勝、天然景觀為主的玉皇頂景區,以古廟神剎、奇峰怪石為主的歪頭崮景區。
五大景區交相輝映,具有南險、北奇、東秀、西幽之特點。沂山景區不但有著山高谷深的獨特地貌,也有著儀態萬千的瀑布溪流。
沂山又是山東省內森林覆蓋率更高的地方,這里山野清幽,民風淳厚,田園風光恬靜優美,是不可多得的山水俱佳之處。沂山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大批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祭拜贊美,為沂山留下了許多絢麗多彩的歷史文化財富。
沂山的旅游特色概括起來講,主要體現在鎮山文化、飛瀑流泉和極頂覽勝三個方面,這既是沂山旅游的精華,也是沂山旅游的主要賣點。 沂山的主要自然景觀有:玉皇頂、獅子崮、歪頭崮、百丈崖瀑布。
碑林、古松群、玉帶溪、圣水湖、孝母崖、白石瀑布、神龍大峽谷、黑松林、仙人谷、槐谷等。玉皇頂玉皇頂為沂山更高峰,上有玉皇閣、玉皇廟、望海亭、探海石、太清洞等。
如在晴日的初晨,立于玉皇頂探海石側,可欣賞到海上日出的奇觀。獅子崮獅子崮為一天然山峰,遠望似雄獅臥崗,仰天長嘯,綿延數公里,惟妙惟肖。
百丈崖百丈崖瀑布為江北更大的瀑布之一,落差達80余米,四季長流不斷,聲如松濤,似白練垂天。夏季,山外暑氣逼人,至此則寒意頓生,正如詩曰:“百丈瀑布六月寒”;冬天,百丈崖冰瀑,巍然壯觀,吸引著中外無數攀冰愛好者。
主要人文景觀有:法云寺、東鎮廟、玉皇閣、碧霞祠、仙客亭、公喜亭、黑風口等。法云寺法云寺是齊魯佛教圣地的明證,該寺始建于東漢(84年)占地六十余畝。
寺內圣水泉是全國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原名天水,為汶河之源。寺內有:迎客松、蟠龍松、栗抱松等古樹。
東鎮廟東鎮廟位于沂山東麓,始建于太初三年(前102年),宋初建隆三年(962年)遷于現址,歷經紛亂戰爭、朝代更替,是一部記錄滄桑歷史的長廊畫卷。東鎮廟現有三山門、將軍殿、大殿、寢殿、鐘樓、鼓樓等廟宇20余間。
廟內碑林規模宏大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 祭祀沂山祭祀文化的歷史可上溯到遠古的炎黃時代,軒轅黃帝所封的“東泰山”即指今天的沂山。
有確切記載祭祀沂山的之一位皇帝是漢武帝,西漢太初三年漢武帝親至沂山,在沂山玉皇頂留下了“泰山祠”。自隋唐以來,鎮山的祭祀地點有所改變,多在山下舉行儀式,因此東鎮廟成為皇家祭祀的重要場所。
隋開皇十四年,隋文帝下詔就山立祠,祭祀沂山。在1500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家御祭、官府祭祀、民間供奉和謁拜等活動在東鎮廟及其周邊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
樂舞沂蒙山地區有燦爛的樂舞文化。自春秋的“夷狄之樂”、漢代“百戲”、唐代“樂舞”、宋代“舞隊”、至明清的“秧歌”,不同形式與風格的民間舞蹈,經歷數十個朝代風雨的洗滌和沖篩,保留下來的已成為民間傳統舞蹈的精髓。
其中龍燈扛閣在全國獨樹一幟。戲曲沂蒙山地區的戲曲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以柳琴戲最為著名。
建國之初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柳琴演員,如李春生、唱青衣花旦的張金蘭等。柳琴戲舊稱拉魂腔,唱詞通俗生動、善于鋪陳,尤其長于敘事和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柳琴戲的唱腔音樂,源于臨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調,并受到柳子戲的影響,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獨特的拖腔為主。劇目多取材于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表演樸實、生活化。
特別是小丑的表演,詼諧又不流于庸俗。民歌沂蒙山的民歌,和沂蒙山的歷史、文化一樣悠遠而古老,以沂蒙山小調著稱于世。
沂蒙山小調,也稱《十二月調》。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山東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的文藝工作者用這個曲調編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黃沙會》﹐用以配合對黃沙會的斗爭。
它的曲調優美抒情﹐音調豐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徵調式的民歌。在沂蒙山,老百姓個個都能唱上幾句民歌,姑娘們聚在一起,最快樂的事就是唱上幾首歌,歌詞既有祖輩上傳下來的,也有現編現唱的。
沂蒙山里的歌,真實記錄了百姓的勞動和生活。 1、沂山常規游覽線路 東大門——東鎮廟——百丈崖——玉皇頂——歪頭崮 2、徒步游覽線路 百丈崖停車場——白石瀑——沂山御苑賓館——神龍大峽谷——龍潭瀑——三清石——布雨臺——龍涎泉——南天門——玉皇頂——法云寺——古松群——試劍石——萬年松——玉帶溪——百丈崖 3、叢林穿越線路 沂山御苑賓館——大沂山冢子——小沂山冢子——玉皇頂——觀云臺——法云寺——古松群——試劍石——萬年松——玉帶溪——百丈崖行車線路1、青島方向:膠州灣大橋——青。
景區資質:
國家5A級景區、省級名勝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景區特色:
攝影、徒步、觀光、攀巖、度假、copy古跡、名山、森林
景區簡介:
濰坊沂山風景區素有“東泰山”之美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古稱“海岳”。主峰玉皇頂海拔1032米,被譽為bai“魯中仙山”。沂山境內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8.6%,為山東省之最。坐落在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南45公里處。夏游沂山,清爽無暑;冬游沂山,趣味du依然。群峰疊翠,山繞云霧,流水潺潺,似聞琴聲。
沂山風景區內的自然景觀有玉皇頂、扁崮、花枝臺、歪頭崮、天池、探海zhi石、巨源澗、百丈崖瀑布等,有的雄偉壯觀、秀拔蒼穹,有的巖奇崖峻、巨石嶙峋,有的天生麗質、野趣盎然。
去過317 想去189 照片125張
從您位置到沂山 景區的衛星地圖
沂山的更佳游覽時間:
4-11月
沂山的門票價格:
每人90元門dao票+30元車費
沂山的開放時間:
6:00-18:00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
屬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8平方公里。沂山古稱“海岳”,有“東泰山”之稱,居中國五大鎮山之首[1] 。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
1\沂山風景區,又名沂山,古稱海岱、海岳,為中國東海向內陸的之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之一山”之說,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從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東鎮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數量為世界之最。
沂山風景區位于山東濰坊市臨朐縣沂山風景區管委會,沂蒙山區北部,距離臨朐縣城約45公里,沂山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態資源優良,森林覆蓋率高達98.6 %以上,2013年12月沂蒙山旅游區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這標志著山東省濰坊市5A級景區實現零的突破。
2\
每年的4月-11月份是旅游的更佳時節。
行車路線:1、從青銀高速(G20)、青蘭高速(G22)、日東高速(G1511)——長深高速(G25)沂山出口下左拐(1.2千米)——227省道左拐(4.8千米)到沂山風景區東大門;
2、各國省道轉227省道。南線:臨沂——沂水——馬站——沂山風景區東大門;北線:東營——青州——臨朐——沂山風景區東大門。
餐飲
沂山全羊、沂山山雞、槐花宴、神農藥膳、農家飯、油炸胡椒葉、燉野兔、臨朐全羊等。
旅游產品
沂山紅蘑菇、沂山板栗、山楂、沂山全蝎、冬蟲夏草、何首烏、蜂產品等
沂山風景區,又名沂山,古稱海岱、海岳,為中國東海向內陸的之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之一山”之說,素享“泰山為五岳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
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于此,從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東鎮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數量為世界之最。沂山風景區位于山東濰坊市臨朐縣沂山風景區管委會,沂蒙山區北部,距離臨朐縣城約45公里,沂山風景區是國家級森林公園,生態資源優良,森林覆蓋率高達98.6 %以上,2013年12月沂蒙山旅游區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這標志著山東省濰坊市5A級景區實現零的突破。
2015年4月,東鎮沂山祭儀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沂山風景區位于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城南45公里,是沂蒙山旅游區的核心景區,屬國家AAAAA級旅游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山東省風景名勝區,總面積148平方公里。
沂山東距青島230公里,緊臨省道東紅路;西距泰安140公里,西出口接泰薛公路;南距臨沂市150公里;北距濟青高速公路65公里,離即將開通的長深高速沂山出口約6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沂山風景區共分為五大景區,自東向西依次是:以東鎮碑林、廟宇古建為主的東鎮廟景區,以飛瀑流泉、古亭石刻為主的百丈崖景區,以古寺佛雕、古松名樹為主的法云寺景區,以極頂覽勝、天然景觀為主的玉皇頂景區,以古廟神剎、奇峰怪石為主的歪頭崮景區。
五大景區交相輝映,具有南險、北奇、東秀、西幽之特點。沂山景區不但有著山高谷深的獨特地貌,也有著儀態萬千的瀑布溪流。
沂山又是山東省內森林覆蓋率更高的地方,這里山野清幽,民風淳厚,田園風光恬靜優美,是不可多得的山水俱佳之處。沂山的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吸引了大批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紛紛前來祭拜贊美,為沂山留下了許多絢麗多彩的歷史文化財富。
沂山的旅游特色概括起來講,主要體現在鎮山文化、飛瀑流泉和極頂覽勝三個方面,這既是沂山旅游的精華,也是沂山旅游的主要賣點。 沂山的主要自然景觀有:玉皇頂、獅子崮、歪頭崮、百丈崖瀑布。
碑林、古松群、玉帶溪、圣水湖、孝母崖、白石瀑布、神龍大峽谷、黑松林、仙人谷、槐谷等。玉皇頂玉皇頂為沂山更高峰,上有玉皇閣、玉皇廟、望海亭、探海石、太清洞等。
如在晴日的初晨,立于玉皇頂探海石側,可欣賞到海上日出的奇觀。獅子崮獅子崮為一天然山峰,遠望似雄獅臥崗,仰天長嘯,綿延數公里,惟妙惟肖。
百丈崖百丈崖瀑布為江北更大的瀑布之一,落差達80余米,四季長流不斷,聲如松濤,似白練垂天。夏季,山外暑氣逼人,至此則寒意頓生,正如詩曰:“百丈瀑布六月寒”;冬天,百丈崖冰瀑,巍然壯觀,吸引著中外無數攀冰愛好者。
主要人文景觀有:法云寺、東鎮廟、玉皇閣、碧霞祠、仙客亭、公喜亭、黑風口等。法云寺法云寺是齊魯佛教圣地的明證,該寺始建于東漢(84年)占地六十余畝。
寺內圣水泉是全國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原名天水,為汶河之源。寺內有:迎客松、蟠龍松、栗抱松等古樹。
東鎮廟東鎮廟位于沂山東麓,始建于太初三年(前102年),宋初建隆三年(962年)遷于現址,歷經紛亂戰爭、朝代更替,是一部記錄滄桑歷史的長廊畫卷。東鎮廟現有三山門、將軍殿、大殿、寢殿、鐘樓、鼓樓等廟宇20余間。
廟內碑林規模宏大是全國三大碑林之一。 祭祀沂山祭祀文化的歷史可上溯到遠古的炎黃時代,軒轅黃帝所封的“東泰山”即指今天的沂山。
有確切記載祭祀沂山的之一位皇帝是漢武帝,西漢太初三年漢武帝親至沂山,在沂山玉皇頂留下了“泰山祠”。自隋唐以來,鎮山的祭祀地點有所改變,多在山下舉行儀式,因此東鎮廟成為皇家祭祀的重要場所。
隋開皇十四年,隋文帝下詔就山立祠,祭祀沂山。在1500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家御祭、官府祭祀、民間供奉和謁拜等活動在東鎮廟及其周邊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
樂舞沂蒙山地區有燦爛的樂舞文化。自春秋的“夷狄之樂”、漢代“百戲”、唐代“樂舞”、宋代“舞隊”、至明清的“秧歌”,不同形式與風格的民間舞蹈,經歷數十個朝代風雨的洗滌和沖篩,保留下來的已成為民間傳統舞蹈的精髓。
其中龍燈扛閣在全國獨樹一幟。戲曲沂蒙山地區的戲曲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其中以柳琴戲最為著名。
建國之初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柳琴演員,如李春生、唱青衣花旦的張金蘭等。柳琴戲舊稱拉魂腔,唱詞通俗生動、善于鋪陳,尤其長于敘事和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柳琴戲的唱腔音樂,源于臨沂流行的姑娘腔、花鼓調,并受到柳子戲的影響,其唱腔以多彩的花腔、獨特的拖腔為主。劇目多取材于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表演樸實、生活化。
特別是小丑的表演,詼諧又不流于庸俗。民歌沂蒙山的民歌,和沂蒙山的歷史、文化一樣悠遠而古老,以沂蒙山小調著稱于世。
沂蒙山小調,也稱《十二月調》。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山東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的文藝工作者用這個曲調編配了一首新歌﹐叫《打黃沙會》﹐用以配合對黃沙會的斗爭。
它的曲調優美抒情﹐音調豐富﹐旋律舒展﹐是一首三拍子﹐徵調式的民歌。在沂蒙山,老百姓個個都能唱上幾句民歌,姑娘們聚在一起,最快樂的事就是唱上幾首歌,歌詞既有祖輩上傳下來的,也有現編現唱的。
沂蒙山里的歌,真實記錄了百姓的勞動和生活。 1、沂山常規游覽線路 東大門——東鎮廟——百丈崖——玉皇頂——歪頭崮 2、徒步游覽線路 百丈崖停車場——白石瀑——沂山御苑賓館——神龍大峽谷——龍潭瀑——三清石——布雨臺——龍涎泉——南天門——玉皇頂——法云寺——古松群——試劍石——萬年松——玉帶溪——百丈崖 3、叢林穿越線路 沂山御苑賓館——大沂山冢子——小沂山冢子——玉皇頂——觀云臺——法云寺——古松群——試劍石——萬年松——玉帶溪——百丈崖行車線路1、青島方向:膠州灣大橋——青。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7-27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