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水坑經丁公園也是公路(有2條不同線路,詳細請查看地圖)一直到烏巖殿,小路因造公路斷斷續續,而且按你3小時來回的計劃難以實現,至少5個小時吧,而且這邊一路徒步沒多大意思。
如果想走小路,不如車從雙港進去到江腳村,從小路到曹山再到烏巖殿,來回也要5小時以上,但這條古道保存較好,只是沒走過恐怕走錯。個人認為3小時來回,不如車從黃坦邊上的三份村開到西山村,再徒步到烏巖殿,這樣一路可看梯田,時間也符合你的設想。
從西山村到烏巖殿附近的公路路窄、彎急、坡陡,不建議開車,即使熟練遇到交換車也挺麻煩。
彩石溪景區位于泰山西麓,轄桃花峪、桃花源兩個景區,面積117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素有“泰山森林博物館”、“泰山小江南”之美譽,是泰山休閑觀光勝地。沿途步游路,曲徑通幽,亂石鋪階,渾然天成;隨處憩息,石凳石桌,野趣盎然;親水戲水,舒適愜意,別有洞天。
彩石溪,畫入水中秀,水在畫上流。沿溪可觀賞色彩斑斕的帶狀彩石,二十八億年五世同堂的地質奇觀。十里山澗,彩石平鋪溪底。波光瀲滟,奇特地質地貌,猶如潑墨大寫意。沿溪而上漫步于亂石鋪階的步游路可欣賞那四時不同,野趣盎然,桃花亂落如紅雨的景象。不論你何時或是用哪種形式游彩石溪景區,它都會給你留下美好的景象。
彩石溪景區游覽線路:桃花峪游人中心→釣魚臺站點→碧峰寺站點→彩石溪站點→赤鱗溪站點→紅雨川站點→終點桃花源
游覽方式:
1、乘車及索道至岱頂:先由桃花峪游人中心購票乘車至桃花源,再乘坐桃花源索道直達岱頂。
2、彩石溪景區:沿步游路徒步游覽。
旅游行程:
門票:125元/人 桃花峪彩石溪半山游:50元/人
專線旅游車票價:(上)30元(下)30元
桃花源—岱頂索道:100元/單程
專線旅游車上山約50分鐘左右
徒步旅行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很多研究都表示走路其實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于是長時間走路的徒步旅行就成了一種不喜歡跑步,卻喜歡旅行的朋友們的更愛。
徒步旅行應該做的準備:
徒步旅行鞋
在任何徒步旅行中,無論是一個小時,一天的旅行或是一個月,保護腳都是首要考慮的事情。旅行鞋一定要在腳趾前留出充足的空間,以便在走陡峭的下坡時腳趾不會頂得很疼。同時旅行鞋不應在腳踝后留出過多的空間,否則會經常的在后跟打滑,導致起泡。還要記得確保試鞋的時候穿厚厚的徒步旅行襪。一雙質量優良的徒步旅游鞋可以走上千英里。
雨衣
在徒步旅行中,陣雨是經常會出現而且不可避免的。在山上,突如其來的大雨及有可能會導致發燒。一件帶帽的尼龍雨衣是很好的選擇,雨衣長度應該過膝,以便在突發事件中可以用作防水布。尼龍雨具可以和寬松的便褲搭配的很好,但會較熱。而戈爾特斯過于昂貴并且沒有尼龍的壽命長。
水壺
徒步旅行之中,飲水是必不可少的。考慮路途中所遇到的水源可能是不安全的,所以明智的做法是帶足夠所需要的水。大部分人在涼爽天氣下的一般徒步旅行中需要一升的水。如果是在暖和或炎熱的情況下旅行,一般身體狀況需要二至三升的水。如果要在炎熱天氣下進行一個難度較大或長途的徒步旅行的話,每天要至少帶四至五升的水。
食物
食物為身體提供燃料,因此在徒步旅行中節食是一件不明智的行為。同樣如果沒有貝爾-格里爾斯那樣的求生能力,一般人也很難在野外找到可食用的食物。所以需要攜帶一些能保持體能水平的高熱量快速食品。
背包
背包是一個小而有序的旅行包,有著足夠空間裝徒步旅行所需要的東西:食物,水,雨具,額外的衣物,以及其他的一些小物件。要進行一個長時間的旅行,需要一個內外質量均很好的全能背包。
其他物件
包括地圖、指南針、繃帶、膠帶、驅蟲藥、普通腸胃藥、哨子、手電、瑞士軍刀、防風火柴等。
蘇州光福風景區地處蘇州古城西面25 公里,是一座凸入太湖東岸的半島。島內的東崦湖和西嶺湖夾著鄧尉山,嵌入湖中的半島和小島將光福分割成若干大小不等的水灣,因此歷代名人以“湖光山色, " “洞天福地”加以吟詠,光福之名由此而來。據 《 光福志 》 記載:“ … … 蕭梁間(編者注:公元 503 年)建光福寺于龜山,遂以寺名鎮,迄今因之”。可見“光福”很早就是一個具有旅游觀光色彩的地名。
光福既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又是太湖名勝 13 個景區之一。元、明、清三個朝代五位皇帝在光福留下的歷史文物,至今保存完好,他們分別是: ( l )元朝至正皇帝 1341 年下一道圣旨而刻成的“免役文榜”的石碑。( 2 )明朝正統皇帝 1443 年賜名的“天壽圣恩寺”(如今“圣恩寺”每年在正月初九都要舉行十萬人的廟會)。 ( 3 )清朝康熙皇帝御書的“松風水月”之匾。( 4 )乾隆六到香雪海,寫下了十三首詩,并立了五塊詩碑,如今仍有一塊詩碑豎立在香雪海景點之內。( 5 )光緒皇帝蓋了玉璽所題寫的“香雪慈云”“沛澤流慈”二塊匾。(之一塊匾己在文革期間丟失)。在景點之內,至今仍保存并展示著康熙、乾隆、光緒、林森、范成大、唐寅、文微明、況鐘、鄭板橋、章太炎、吳昌碩、田漢、劉海粟、趙樸初、蘇步清等歷代名人為光福題寫的匾、碑、詩、文。這些凸顯文化品位的匾、碑、詩、文充分展示了光福景區的魅力。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7-26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