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縣五大旅游景點:
朱家花園:朱家花園位于建水縣翰林街,是清末鄉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園內宗祠、居室、園林皆富麗堂皇,有“滇南大觀園”之美譽。主體建筑分為住宅和祠堂兩部分,呈“縱四橫三”布局,是建水典型的并列聯排組合式民居。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仿佛“迷宮”一般。花園東南角有一座懷遠廳,以各種文字和圖片資料展示朱家花園多舛的命運。
建水團山村:團山村歷史上曾是彝族人的居住地。這里所有建筑一律坐西朝東,屋面為青瓦,白灰粉飾外墻,青磚作墻裙,每座房屋都以天井為核心,大門多在主體建筑一側,通過形狀不一的過道,到達主體院落。團山民居各戶人家的宅院筑得緊湊舒適,尤以梁棹窗欞間的精細木雕著稱,彩繪書畫也是裝飾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水十七孔橋: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橫跨瀘江與塌沖河交匯之水面上,是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這座橋被認為是云南省規模更大、藝術價值更高的一座多孔連拱橋,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
建水文廟:建水文廟始建于元代,其現存規模、建筑水平和保存程度完好,是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的第三大孔廟。文廟有三個門:東門、西門和南門。游人一般都是從南門進入,東門外正對著孔子文化廣場,也有人從此門進入。文廟最吸引人的去處無疑是大成殿,它是文廟的主體建筑,一字排開的五間殿堂,正堂內置龍寶座,供奉著孔子塑像。
建水朝陽樓:朝陽樓是建水東門城樓,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據說比天安門還早28年,是建水古城的地標,也是祖國邊陲老重鎮的象征。樓高三層,三重屋檐,里面展出100多年前的老照片和影像,站在樓上可俯瞰古城眾生相。
建水文廟那么出名的地方
朱家花園聽建水小調。
建水呢獅子糕~燕子洞有賣。
朱家花園旁邊呢常旺米線
建水往西邊有十七孔橋,免費的,可以坐到高營或者黃龍寺的車,價格1元。文廟么說是教職工的親戚就可以了。城里有西門井,東門城樓,城里有寺廟。城里有很多小吃,涼米線、紅薯粉條、燒豆腐、腌白菜蘿卜口味一絕。名勝古跡好玩的有文廟、朱家花園(可買紀念品、住宿),朱家花園后門有家唱民間小調的。還有東門樓(朝陽樓)建水的核心地帶,可以做馬車在東、西兩門之間來回,還有燕子洞(可購買紫陶、品嘗燕窩稀飯)以上是個人認為好玩的地方。
建水燕子洞建水西門燒豆腐
建水呢涼勺粉很好吃那條步行街上
旁邊還有家古老呢木瓜水~~~
云南建水文廟門票價格:
建水文廟門票60元預定價55元
2013年春節2月9日至2月15日,門票48元(無需預定景區直接購買)
1、取票方式:景區游客中心
2、取票憑證
①兒童票:兒童身高1.2—1.4米之間購兒童票30元,1.2米以下免票
②老年人持老年證購老人票免票
③景區門票實行一票通,其他自費項目另收費(如進香、許愿牌、茶水、刻章、射藝、景區內出售的相關書籍及旅游紀念品)
建水文廟開放時間:8:00—18:00
建水古城、紅河州建水古城-云南旅游攝影、觀光旅行網,建城整整1200年的臨安鎮,帶“古”的東西之多,在云南首屈一指。
其中的云南旅游景點紅河州建水文廟,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面積達42畝的泮池“學海”,列全國之一。有“小天安門”之稱的云南旅游景點紅河州建水朝陽樓比北京的天安門還早建28年。
歷經600多年風雨仍巍然屹立。現實版的滇南“大觀園”-云南旅游景點紅河州建水朱家花園,一步一景,雕梁畫棟,是邊地建筑與中原建筑的交融之作。
創建于清朝末年的建水紫陶,是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林林總總,堪稱“文獻名邦”。
建水文廟簡介 建水文廟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經歷代40多次擴建增修,占地面積已達114畝,其現存規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僅次于山東孔子家鄉的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
建水文廟歷經700余年能得以比較完好地保存下來,為人們研究我國古代尊孔崇儒的歷史,研究傳統的建筑藝術創造了極其寶貴的條件。 現已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水文廟建筑 建水文廟完全依曲阜孔廟的風格規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軸線對稱的宮殿式,東西兩側對稱布置多個單體建筑。原主要建筑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廡、二堂、三閣、四門、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個,現除杏壇、射圃、尊經閣、文星閣、敬一亭和齋亭被毀外,其余31個建筑都得到較為完好的保存。
整個建筑宏偉壯麗,結構嚴謹,給人以莊嚴肅穆之感,為建水這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建水文廟建筑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縱深達625米,共分七進空間。
之一進空間從萬仞宮墻(紅照壁)至“太和元氣”坊。“太和元氣”坊是文廟的單體大門,屬四柱三樓三門道木牌坊。
太和元氣坊門頭上的“太和元氣”四個貼金大字,是贊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次間木柵欄門的門頭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間重修此坊時臨安府主要軍政官員的名字,左為文職官員,右為武職官員。
石砌須彌座夾桿石上雕刻有龍、獅象,這是建水文廟不同于其它文廟的石作 學海特色之一。 “太和元氣”坊后是泮池。
俗稱“學海”,自明弘治年間拓為橢冠。泮池北端筑有一小島,上建“思樂亭”,島堤間由一座三孔石橋相連。
“思樂亭”亦名“釣鰲亭”,有勉勵生員奮發努力,日后功成名就,猶如釣得深海中大鰲之意。人們來到這一引導性空間,之一眼就可以看見“學海文瀾”和均衡對稱的牌坊群落,給人們一種襟懷開闊、如入圣殿的感覺。
第二進空間為“太和元氣”坊至月臺邊。進入“太和元氣”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銅像,令人肅然起敬。
像后碧波蕩漾的泮池,象征孔子的思想猶如汪洋般寬廣、浩瀚和深遠。 義路坊從下馬碑開始,進入“禮門”、“義路”坊、“洙泗淵源”坊前半圓形月臺廣場,為第三庭院空間。
二、三進空間為建洙泗淵源坊水文廟更大的游憩活動園林庭院環境空間,在這里可將遠山近水,如畫風光,盡收眼底,讓人不由贊嘆我國傳統園林的奇巧與壯美。 第四進庭院空間為“洙灑淵源”坊至欞星門及橫向對稱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賢關近仰”、“圣域由茲”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廟園林氣氛甚濃的歷史文化碑刻展示區。
欞星門東西兩側為碑林,其間立有石碑數十塊,記載了明清重修文廟的情況,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邊疆傳播的重要歷史資料。 從欞星門至大成門為第五進庭院。
欞星門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頂而出,高出屋脊兩米余,柱頂上罩明代盤龍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制飾物,這是全國文廟中罕見的建筑形式。 五進庭院正中是專為紀念孔子辦學設教 杏壇建造的杏壇,內用斗八藻井,瓦用黃色琉璃瓦,彩繪金龍和璽,規格很高。
壇內豎明代“孔圣弦誦圖”石碑。杏壇左前有奎星閣;左后有名宦祠、金聲門,右后有鄉賢祠、玉振門。
奎星閣、文昌閣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點斗,文運昌盛”之意。 鄉賢名宦祠是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鄉紳、賢人和紀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屬于地方文廟的特有建筑。
大成門以內至先師殿及兩廡兩耳圍合的第六進庭院空間,是文廟的核心和重點。此庭院由大成門、先師殿、東西兩廡、東西碑亭、東西兩耳組建成氣勢恢宏、格調高雅、金碧輝煌的方形建筑群體,營造出文廟特有的建筑意境。
院內還有相傳植于元代的古松、古柏,植于明代的山茶和植于清代的金銀桂。院內的一對伏坐石雕白象,上馱一米多高的青銅花瓶,其造型體現了中原文化、邊陲文化和東西亞文化的交相輝映,取意為“象呈升平”。
大成殿即先師殿,因清代著名書法家王文治任臨安知府時,曾題書“先師廟”三個榜書大字而得名。 大成殿位于文廟建筑縱向中軸線后部的更高臺了上,以突出其在整個建筑中的核心地位。
它是文廟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堅固粗大,共采用28棵柱作承重構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塊青石斧剁鑿磨而成,形成古建筑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構架承重結構。
石龍抱柱前檐左右兩棵輔柱(角柱),上半部鏤雕成龍騰祥云的“石龍抱柱”,下半部采用浮雕與透雕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 殿前拜臺三面有石欄板望柱圍護,拜臺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銅鼎香爐,高2。
85米,上部為宮殿亭樓牌坊建筑式造型,四棵銅柱游龍盤繞,四足為四只象頭,卷曲的象鼻支撐在蓮花座上,充分表現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達到四平八穩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個開間共有22扇雕花隔扇門,其中明間六扇各雕云龍一條,組成“六龍捧圣”,排列于殿內孔子圣像前,象征由孔子創建的儒學在古代意識形態領域內至高無上的地位;次間、梢間每扇為一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如“雙獅分水”、“喜鵲鬧。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7-25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