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仙嶺門票現(xiàn)在是55元/人,學生半票景點介紹:蘇仙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城東1.5公里處,方圓約15公里,屬于AAAA級風景名勝區(qū)。這里,峰巒秀娟,林木蒼莽,山并不高,海拔只有525米,但它自古以來就很出名,自古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稱,這是因為此山與仙結了緣。
蘇仙嶺原名牛牌山,相傳西漢文帝時,郴州城東潘家坪有一位長得十分漂亮又知書識禮的潘姓姑娘,有一次在郴江邊洗衣服,忽然見到五彩浮萍飄起來,村姑伸手撈起,不料這浮萍根須緊緊系住她的秀手,她欲用嘴咬脫,結果誤將浮萍吞入肚中,身懷有孕,被逐出家門,逃入牛牌山的白鹿洞。10個月后,村姑產下一子,取名蘇耽。這蘇耽得仙鹿哺乳,從小聰明伶俐,對母親十分尊敬。他得異人傳授仙術,識百草,通醫(yī)道,盡心為民治病,終于感動天神,得道成仙,法號蘇仙。由此,牛牌山更名蘇仙嶺,名揚天下。蘇仙嶺1976年辟為風景名勝區(qū)。
蘇仙嶺景區(qū)有不少著名的景點,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升仙石、八字銘、望母松、沉香石、蘇仙觀等均是極具游覽觀景價值的去處。
桃花居:位于蘇仙嶺西邊的山腳下,這是上山的起點,在一片綠樹翠竹圍繞掩映的背景下,桃花居面對玉溪,背倚蘇仙嶺。古典樣式的建筑與雅致的自然環(huán)境相襯相托,形成了祥和靜謐的"仙境"氛圍。
白鹿洞:舊稱桃花洞,座落于蘇仙嶺西麓,距桃花居上方不遠處的石崖下。《萬歷郴州志》載:“洞中可容數席,深邃莫知底止”。洞口塑有大小二只白鹿,母子碎步相吻,體態(tài)優(yōu)美,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鶴,姿態(tài)各異,趣味天成。傳說中白鹿白鶴為蘇耽哺乳御寒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個洞中。附近留有宋代詩人阮閱七絕一首,詩曰:“風馭云軒鶴羽輕,野麋嘗此望霓旌。當初巖下藏身處,依舊春來草自生。”記述的就是這個故事。
三絕碑:三絕碑在白鹿洞石壁上,高五十二厘米,寬四十六厘米,十一行,每行八字,行書。北宋詞人秦觀作了《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詞,蘇軾寫了跋,著名的書法家米芾把詞和跋寫下來,世稱“三絕”,其藝術價值很高,,還嵌有陶鑄同志題詞。
桃花居:又名乳仙宮、下觀、俗名腳庵。位于蘇仙嶺風景區(qū)入口處,面積141.94平方米。磚木結構,一進三間二層民居清代建筑,青磚粉墻,硬山頂,小青瓦。叢桂蔭門,清流界道。后經擴建,現(xiàn)有建筑面積606.80平方米,由前廳、后廳、餐廳、平臺組成。造型新穎,建筑精湛,富有濃厚的園林色彩。1981年,國家一級美學教授周輕鼎揮毫題書桃花居嵌入門頂。
蘇仙觀:是祭祀蘇仙的道觀,始建于西漢年間,后遭火焚。唐朝開元十九年即公元731年,唐玄宗下詔修葺蘇仙觀,以后宋、明、清都曾加以維修,才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蘇仙觀南北朝向,長822米,寬41.5米,總建筑面積2464平方米。整個蘇仙觀呈現(xiàn)出宋代道觀風格,正殿高于廂房,為大屋頂、四角飛檐、犀頭粉墻、小青瓦、回紋窗,兩廂為雙層樓房。
蘇仙嶺景區(qū)有著名的景點,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升仙石、八字銘、望母松、沉香石、蘇仙觀等均是極具游覽觀景價值的去處。
桃花居位于蘇仙嶺西邊的山腳下,這是上山的起點,在一片綠樹翠竹圍繞掩映的背景下,桃花居面對玉溪,背倚蘇仙嶺。古典樣式的建筑與雅致的自然環(huán)境相襯相托,形成了祥和靜謐的"仙境"氛圍。
白鹿洞之上一石壁下建有護碑亭,而亭內壁上石刻就是赫赫有名的三絕碑。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宋代著名詞人秦觀(秦少游)遭貶至郴州,寫下借景抒情,發(fā)泄憤懣,亦是他代表詞作之一的《踏莎行·郴州》一詞,三年后含憤辭世。蘇軾(蘇東坡)在極度傷感中寫"少游已矣,雖萬人何贖!"之跋語。后來,大書法家米芾得到秦詞蘇跋,感慨中題書留下。后人即將秦祠、蘇跋、米書摹刻于此。三絕碑極富藝術價值,一直受人觀仰。
過三絕碑后登山,行2公里左右,經2座石亭可至蘇仙觀。蘇仙觀有正殿三進,殿門有額曰:"天下第十八福地"。正殿分上、中、下三廳,上廳供記蘇仙童年塑像,正殿兩邊還有偏殿。登蘇仙觀遠眺,可見連綿群山起伏若海中波濤,景色飄緲,秀美異常。
東江湖 、莽山 、五嶺廣場 、蘇仙嶺、飛天山、萬華巖、愛蓮湖、仰天湖等等。
郴州,湖南省轄地級市,位于湖南省東南部,東界江西省贛州市,南鄰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陽市及株洲市。地理坐標東經112°13ˊ—114°14ˊ,北緯24°53ˊ—26°50ˊ,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轄區(qū)總面積1.94萬平方公里,轄11個縣(市、區(qū)),常住人口471.1萬(2016年末)。
郴州市城區(qū),古謂林邑,位于郴州市中部,為歷代郡、州、軍、路、直隸州、督察區(qū)、專(地)區(qū)和郴縣的治所。1959年11月,析郴縣之郴州鎮(zhèn)為地轄郴州市。1963年,改為郴州鎮(zhèn)。1977年,恢復縣級市。1995年,設立地級市。
郴州“北瞻衡岳之秀,南峙 五嶺之沖”,自古以來為中原通往華南沿海的“咽喉”。既是“ 兵家必爭之地”,又是“人文毓秀之所”。是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有“林中之城,創(chuàng)享之都”的美譽,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75%。別名“福城”、“林城”,為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yè)轉移示范區(qū),是湖南對接粵港澳的“南大門”。著名景點有:東江湖、蘇仙嶺、萬華巖、莽山等。
位于郴州市蘇仙區(qū)城區(qū)(郴州沿江商住區(qū)區(qū)北),大門位于蘇仙南路,嶺上有白鹿洞、升仙石、望母松等“仙”跡,自然山水風光久負盛名。由秦少游作詞、蘇東坡作跋、米芾書寫的《踏莎行· 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蘇仙嶺的巖壁上,史稱“三絕碑”。陶鑄1965年來郴州視察,寫下了《新踏莎行》。西安事變后,張學良將軍曾幽禁于此,寫下了“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的名句。1997年,蘇仙嶺又投資600多萬元興建了一條旅游架空索道。坐上索道,放眼眺望,郴州城區(qū)、武廣客運專線郴州段全部盡收眼底。
蘇仙嶺從山麓到山頂有桃花居、白鹿洞、三絕碑、景星觀、八字銘、沉香石、蘇仙觀等觀賞游覽處。桃花居是游客登山的起點,它背靠青山,面向桃花水溪,四周翠竹修茂,綠樹成蔭,環(huán)境幽雅別致。 白鹿洞在桃花居上方。洞內寬敞,洞頂一般來說巖突,怪石猙獰,洞外藤葛披拂,叢林繁茂。傳說白鹿、白鶴在此為蘇耽哺乳、御寒。現(xiàn)洞口塑有大小二只白鹿,母子碎步相吻,形象逼真。洞前桃花流水,溪上有人工雕塑的三只白鶴,姿態(tài)各異,趣味天成。
從白鹿洞拾級而上,約100米,有一圓柱綠瓦,翹角飛檐的護碑亭,亭內有一塊高4米多的天然石壁,上有一塊摩崖石碑,這就是“三絕碑”。所謂“三絕”:即秦觀的詞《踏莎行.郴州旅舍》,大文學家蘇軾為該詞寫的跋和米芾的書法。蘇仙觀立于蘇仙嶺絕頂,這是一座宋代建筑形式的廟宇,雕梁畫棟,綠瓦朱欄,宏偉肅穆,是蘇仙嶺的主要景點。整個建筑有正殿三間,分上、中、下三個,兩邊有偏殿,東北角兩小間為愛國名將張學良幽禁處,現(xiàn)稱“屈將室”。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fā)布于 4年前 ( 2021-07-25 )
發(fā)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