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巖位于九疑山舜陵景區的舜帝陵南1公里山腰,系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紫霞巖又名重華巖、斜巖。巖口軒昂,氣勢恢宏。巖內有可感、可視、可聽的風洞、雨洞、雷洞、八音堂,雄半的瀑布流水聲,而且石鐘乳以巨大、精美著稱。內有一溪九曲流經全洞,宛如九曲黃河地一流。紫霞巖是我國溶洞游覽史中開發很早的地下溶洞,洞內石壁留有唐宋以來的題刻、題墨。堪稱一奇。游道全長1550米,洞內空間十分寵大,可同時容納數千人,地勢平坦,氣溫適宜,給人舒適感。
玉碑林在舜帝陵兩公里處的九疑洞村中。玉巖,四面高山環抱,玉巖山碧綠青翠恰似一顆翡翠珍珠,落在盤中,故又稱"天下之一盆景"。
玉巖是九疑山保存崖碑刻最多的地方。現存有宋方信孺"九疑山"巨字題名刻及東漢文學家蔡邕《九疑山碑》等數十方古碑刻,在眾多的碑刻中,清光緒年間的蠅頭小楷,不僅書法精美,而且刻工極精,為摩崖石刻中所僅有。
玉巖為喀斯特地貌原始次生林遺存,怪石磷峋的山崗上長滿千年古樹,樹根穿山破石,或含石于根,形成千奇百怪的自然景觀,令人驚嘆。
玉巖不僅風光秀麗,石刻精美,還有何侯練丹全家升天,舜帝遺玉在九山神奇動人的傳說。
萬山朝九疑位于灌溪仙境景區。山勢逶迤,連綿十余里,既有獨立山峰,又有如屏如嶂的遠山襯托。群山如千帆競發,又如波濤起伏、奔騰不息。故古人題曰"水峙山流"。遠眺全景,山巒莽莽,猶如著名畫家關山月的水墨畫《江山多嬌》懸掛天際,氣勢磅礴。其群山山頭俱朝向九疑,故稱"萬山朝九疑"。
舜寢九疑在縣城南15公里處,大界村東南,為一巨大山形景觀。遠眺其景,猶如一巨人仰臥九疑大地,頭、額、眉、鼻、頸分明,身軀偉岸,長發拋甩。相傳它是由舜帝的身軀羽化而成。睹其形者,莫不稱奇。
桃花巖位于縣城東11公里藻溪仙境景區北部的海江村。
桃花巖為一地下水洞,全長1100米。洞內巖巖壁石鐘乳,燦若桃花,洞頂石乳,如串串珍珠,懸空而掛。洞內流水,清澈碧透,水平如鏡,流速極緩。泛舟洞中,但見水映洞同內燈光,難分上下,人如夜行繁星之空,如飄如飛,大有不知今夕是何年之感。
云龍牌坊在距縣城20公里的灣井路亭村。始建于明崇禎十二年(1639),為旌表該村舉人王姓所建。坊高14米,寬14.3米,進深4.35米,全木結構,歇山單檐,檐下飾蜂窩狀,"如意斗拱"七層,6柱穿梁,斗拱重疊出跳,飛檐寶頂。檐坊上木雕人物,飛禽走獸,栩栩如生。牌坊與王氏虛堂相連,王氏堂內廳堂廣闊、壯觀。門廳上建有戲樓,是湖南民居的一大特色。舊志記,歷代祭舜官員文人墨客,常在此小憩,曾與村主人唱和吟詠,留有不少詩文題墨。明代地理學家、旅游家徐霞客游九疑,曾在此住宿兩晚。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述了美麗的九疑山傍晚田園景觀。
堂后王氏祠內有"奉憲禁革"碑一方,立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上刻禁止祭舜官員征夫擾民的條文,是迄今發現較早的關于減輕農民負擔的文字記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鳳凰巖位于盤家灣村鳳凰嶺上,在紫韋巖西兩公里處。巖內空氣清新,鐘乳石千姿百態,潔白如玉。洞中有洞,洞洞相通。主要景點有:百鳳落巢、簫韶引鳳、鳳舞蒼穹、群龍戲鳳、雙鳳求凰、凰宮鳳殿、噴泉飛雪、鳳臺望月等。全巖長1500米,游人可飽覽地下溶洞的奇特景觀。有游人稱曰:"比之桂林蘆笛,更為精美。"
有空多來寧遠九嶷山玩玩哦。
舜源峰
九嶷山主峰,海拔610米,居中間位置,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簫韶八峰,拔地而起,如眾星拱月,簇擁著舜源。緊緊依偎在兩旁的娥皇峰和女英峰,特別端莊秀麗,婀娜多姿。相傳舜源峰因舜帝駕崩后葬于山腳下而得名,娥皇、女英二峰則相傳是舜帝二妃的化身。當年二妃尋找舜帝未著,被大風阻于洞庭湖的君山,死后遂化作兩座山峰,護立在舜峰的兩旁。九嶷山九峰中,舜源峰更高,巍然聳立,登臨峰頂,極目遠眺,莽莽群山,綿延起伏,如千帆競發,奔騰而來,使人有“萬里江山朝九嶷”之感。
舜帝廟
位于舜源峰腳下,與娥皇峰對峙。漢代即于舜源峰上建廟祀奉;九嶷山舜帝廟現存舜廟始建于明代洪武四年( 1371 ),清代重修,正殿已圮,廟后亭內豎立“帝舜有虞氏之陵”石碑一通。山間大小溶洞遍布,洞內鐘乳石形成的各種物狀,綺麗瑰奇,美不勝收,其中最為著名的是舜源峰下的紫霞洞。該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寬廣明亮,可容千人;內洞幽深較小,景物迷人。據《云笈七簽》卷二十七《洞天福地》所載,為道教“第二十三洞天”,名曰“朝真太虛洞天”,傳說昔有道士居于洞內修煉。
三分石
又名三峰石,在寧遠縣城南百里處,它是九疑山的更高峰,海拔1822米。相傳是舜的葬身之地,故又名舜峰。九嶷山三分石山峰巖縫間,有清泉脈脈下瀉,如瀑布垂練。峰頂常有浮云繚繞,平常很難見到它的真面目,只有秋高氣爽、萬里無云之時,才向人們展現其雄姿。三分石南面萬山中,有荊竹叢生,竹尾下垂著地,如碧線帶,隨風飄拂沙沙作響,后人稱之為斑竹掃墓。三分石對面山上,有萬畝斑竹園,其內斑竹遍布。斑竹因有淚痕似的斑點而得名。相傳當年二妃尋找舜帝來到三分石下,遇一老翁告知舜帝憤斬孽龍,負傷身亡,葬于峰下,悲痛萬分,哭了七天七夜。她們的眼淚灑在竹上,留下了點點斑痕,是為斑竹。
紫霞巖
紫霞巖又名重華巖,為一宏大的石灰巖溶洞,洞口有一高數丈的巖石,在日光的斜照下,變得紫氣縹繞,故稱紫霞巖。紫霞巖分外巖和內巖。外巖甚為寬敞明亮,下有石田,級級相承,水從石頂洗涮而下,流入石田之中。內巖從外巖右側一洞口進入,巖內曲折黑暗,鐘乳或垂或立,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入內百余步,即聞潺潺流水之聲,有蓮花般的鐘乳立于水中,此曰:“水打蓮花”。再入內,依次還有“猴子把洞”、“無為洞”、“讀書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黃河”等景觀。“九曲黃河”景觀更具特色,入內只見流水清冽,淙淙作響,卻不知來自何處,流向何方。因其有九渡回環,故曰“九曲黃河”。
玉琯巖
位于舜源峰南2公里處。為一石山溶洞,洞外瀟水支流有如一條玉帶,繞山而過。洞寬約7米,高3至4米,溶洞不深,豁達明亮。洞口壁額有宋人李挺祖書“玉琯巖”。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書“九嶷山”三個大字,字高1.8米,寬1.9米,筆力蒼勁遒拔。旁刻有漢蔡邕的《九嶷山銘》,洞壁還有歷代名人的題字和詩文。與紫霞巖聯成一氣,自成一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嶷山銘碑
位于九嶷山玉琯巖上。碑高0.53米,寬0.63米,銘文9行,字徑約0.05米,跋語作5行,字較小,于銘事后。銘文為東漢蔡邕作。據《金石文錄》云,碑文“取法漢隸,結構有體,在宋人中亦有可多得”。其銘文是:“巖巖九嶷,峻極于天,能角膚合,興布建云。明風嘉雨,浸潤下民,芒芒南土,實楨厥勛。建于虞舜,圣德光明,克諧頑傲,以孝蒸蒸。師錫帝世,堯而授徵,受終文祖,璇璣是承。大階以平,人以有終,遂葬九嶷,解體而升,登此崖嵬,托靈神仙。”碑文為宋淳祐六年(1246)郡守李襲之所刻。
寧遠文廟
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寧遠縣城。始建于北宋,現存建筑為清同治、光緒年間所建,為湖南迄今保護最完好的一座文廟,也是全國除山東曲阜孔廟外更大的一座孔廟。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后殿、戟門、欞星門、東西廊廡和泮池,占地約9000平方米。氣勢雄渾,風格古樸,布局嚴謹。大成殿歇山重檐,殿宇軒昂,為宮殿型風格。后殿為懸山重檐,檐口采用卷棚形式。文廟雕刻精美,十二根石柱浮雕龍鳳紋飾,大成殿前石質的五龍浮雕,栩栩如生,藝術價值很高。
歡迎你來寧遠九疑山玩 我 *** 162297455 162212490
到寧遠汽車站坐到九疑山的公車
轉車我就不知道了,我自己開車去的.
寧遠到九疑山60分鐘左右吧
九疑山有100人民幣全部都可以去玩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湖南省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省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南省寧遠縣南部。從京珠高速到衡陽,轉衡昆高速到永州,再轉永連公路可達。距永州120公里、郴州130公里、桂林140公里。屬泥盆系沉積地層,以石灰巖為主,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內名勝古跡眾多,有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錯的大型景區。九疑山因九峰而得名。《山海經》載:“九峰相似,游者疑焉”。《史記》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人為祭奠祖先,朝拜舜帝,夏朝建舜廟于九疑山。秦漢后,歷代帝王遣官致祭。文人騷客登臨九疑山,留下大量詩文和摩崖石刻。但九疑山見于文字記載,始于楚辭。1984年向社會開放。
九疑山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面積200平方公里,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相互交錯,融為一體,自然和諧。突出地表現了九疑山古雅、神奇、秀麗、險峻、獨特的美感。九疑山北部為石灰巖低山,海拔高300-800米,峰林和巖溶地貌發育。南部為花崗巖中山地貌,海拔500米以上。系一億多年前劇然的地殼運動,在炎熱、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強烈的風化剝蝕,流水切割,加速了現代地貌發育。
九疑山九峰相似,山隨水轉,水繞山流,山水相映,格外生輝。群峰之下,分布眾多巖溶洞宇,其態萬千,各具特色。九疑山為舜帝崩葬之所,留下了大量圣跡仙蹤,有較多的古建筑、摩崖石刻、詩畫、景記、題名、匾額以及風土人情和眾多動人的傳說。九疑山向社會開放后,擴建了舜帝陵園,開展了古舜帝陵廟遺址考古,修通了旅游循環公路和通往核心區的道路和游道。自2000年以來,九疑山每年舉辦舜文化旅游節和各類祭祀舜帝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區有舜陵景區、灌溪仙境景區、青山尾峽谷景區。主要景觀有舜帝陵、紫霞巖、玉琯石刻、千年皇家寺院永福寺、三分石、萬山朝九疑、十里畫廊、斑竹園、鳳凰巖、萬畝杜鵑園、灌溪攬勝、王琯湖漂流等37個一級景點,規劃景點共89處
湖南九嶷山好玩,九嶷山,又名蒼梧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寧遠縣境內,寧遠縣城南60里,屬南嶺山脈之萌渚嶺,縱橫2000余里,南接羅浮,北連衡岳。素以獨特的風光,奇異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動人的傳說,馳名中外,令人神往。《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水經注》云:“蒼梧之野,峰秀數邵之間,羅巖九峰,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這里峰巒疊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處,多為砂頁巖、花崗巖、變質巖組成。主峰畚箕窩,海拔1985米,在寧遠縣境內。道縣部分在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8公里。東起癩子山(海拔1834.6米),西至豐村大嶺,橫跨30公里,南北縱跨29公里。在四馬橋鎮有大風坳、牛鑾心、西嶺、大河坳等山,在洪塘營瑤族鄉有老虎坳、大風坳、野人沖、鍋巴山、大蓋坳、小蓋坳、彭子廠嶺、老山沖源、茶坳等山,在蚣壩鎮有豐村大嶺等山,組成道縣東南山地區,是人稀地廣之地,中山地貌類型。
傳說,舜帝死后,二妃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前來尋覓,溯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由于九峰相仿,令人疑惑,終未得見。九嶷山,九峰聳立,山峰聳翠,巍峨壯麗,溶洞密布,綠水常流,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域、石樓、朱明、瀟韶八峰,拔地而起,如眾星拱月,簇擁著舜源峰,緊緊依偎在兩旁的娥皇峰與女英峰,特別端莊秀麗,婀娜多姿。登臨舜源峰,極目遠眺,莽莽群山,綿延起伏,如千帆競發,奔騰而來,不禁使人想起“萬里江山朝九嶷”的佳句。舜源峰下,有舜廟,紅墻碧瓦掩映在綠樹叢中,秦松漢柏高聳入云,香杉修竹茂密蒼翠。碑碣林立,古跡甚多。最著名的景點有舜源峰、舜帝廟、三分石、寧遠文廟以及紫霞巖、玉琯巖等。九嶷山是一個瑤族聚居區,瑤族的瑤歌、長鼓舞,以及瑤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風趣而極富情致的活動,可使人永志不忘。此外瑤家的銀飾、刺繡、編織、挑花等,都是久負盛名的手工工藝品,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前人有詩云:“萬里辭黃屋,千秋寄碧嶺。莫嫌山廟冷,方稱土階心,木石時為偶,英皇恨轉深。微聞松林里,佻傯鳳儀音。”召集這里辦起了九嶷中學和九嶷山學院,瑯瑯的讀書聲,代替了古時的木魚聲,給九嶷山增添了生氣。
一作“九疑山”,在今湖南省境內,傳說舜葬于此。《山海經·海內經》云:“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云:“營水出營陽冷道縣南山,西流徑九疑山下。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太平御覽》卷四一引《郡國志》云:“九疑山有九峰:一曰丹朱峰;二曰石城峰;三曰樓溪峰,形如樓;四曰娥皇峰,峰下有舜池,池旁春月百鳥生卵,人取之則迷路,致本處可得還;五曰舜源峰,此峰更高,上多紫蘭;六曰女英峰,舜墓在此峰下;七曰簫韶峰,峰下即象耕鳥耘之處;八曰紀峰馬明生遇安期生授金液神丹之處;九曰紀林峰,周義山字秀通,開石函得《李山經》,讀之得仙也。九水七則流歸嶺北,二則翻注廣南。”九疑之形勝大略如此。
旅游貼士:
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門票價格:
通票門市價230元預訂價170元
1、取票方式:九嶷山舜帝陵游客中心(景區入口)
2、門票說明:
①通票包括舜帝陵、紫霞巖、舜源峰、永福寺四個景區
②1.1米以下小孩、70歲以上老人免票,1.1米-1.4米、學生憑學生證門市價五折
③景區導游講解費:舜帝陵40元/團,全程120元/團,游客指定60元/團,其他景點免費
九嶷山開放時間:8:00~17:30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7-22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