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住宿吧,建議住連鎖酒店,環境、安全性都會比較好一些。八一廣場和火車站之間有很多連鎖酒店的,七天、如家、漢庭,更便宜的是永叔路漢庭海友客棧,客房都在一百一十多,去各個地方也方便,在火車站坐2、22到永叔路口下過地下通道進永叔路一下就到了,各個具體情況你可以打86258000問一下。
再說景點:
1、八一廣場你肯定知道,不再贅述。
2、秋水廣場(贛江市民公園)乘坐209、228、229到市 *** 下,往前走到大路口就是了。此處謹記:回市區時走回到下車站臺即可,但只可乘坐209和229.
3、摩天輪(南昌之星游樂場)乘坐17、233嶺口路口下。摩天輪單獨收門票,園內其他游樂設施大部分買通票就可以。
4、艾溪湖濕地公園。乘坐208到廣陽村路口下。免費。
5、八一起義紀念館。乘坐2、22、游1到洗馬池下。憑身份證免費進入。
6、新四軍紀念館。乘坐5、25到三眼井下。
7、寶葫蘆。老福山橋底下坐702直達
8、梅嶺、厚田沙漠較遠,如需要我會補充。
9、滕王閣。乘坐游1
你更好先確定住在哪里,我好告訴你從你住的那里怎么去.
米粉蒸肉 南昌人每年立夏前后都喜歡蒸上一碗米粉蒸肉,據說立夏日吃了不會生痱子。
人們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將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漬上辣椒油、醬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調味 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勻,再將粘滿米粉的肉一片片疊在碗內,上籠蒸熟至爛,吃時將肉扣在盤內即可。 有的在肉內又拌入適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葷素鮮膩,別有風味。
三杯雞 因烹調雞塊時加入甜米酒、豬油、醬油各一小杯,不放湯水,用炭火將雞塊燉熟,故名。“三杯雞”的來源,據說是廚師在外地偶然發現,回昌后,烹制 *** 又作了改進,調料中增加了香蔥、生姜等,用小砂鍋加蓋放在炭爐上慢火燉制。
上桌后滿座飄香,砂鍋內雞塊色澤發紅,雞肉鮮美,湯汁香醇,且為原 味,深受歡迎。 藜蒿炒臘肉:藜蒿是鄱陽湖內的一種水中野生植物,藜蒿季節性很強,,諺云:“三月藜,四月蒿,五月當柴燒”。
每年陽春三月,南昌人特別偏愛用其炒臘肉,有俗話說“鄱陽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寶”。 臘肉金黃,藜蒿青綠,脆嫩爽口,有一股特別的清香味道。
鰍魚鉆豆腐 這是南昌民間長久流傳的一道名菜。 *** 前,先取冷水一盆,將小鰍魚放入后,打入蛋清,一天后,待鰍魚內臟物排出,洗凈。
用砂鍋放在微火上加入好湯,把整塊老豆腐和活鰍魚同時下鍋,湯熱 后,鰍魚往豆腐里面鉆。 燉30分鐘后,加入姜、冬筍、紅蘿卜等配料,少頃,將砂鍋離火上桌。
此時只見鍋內湯清如鏡,豆腐鰍魚交錯,味鮮可口,令人垂涎。 “皇禽”醬鴨 這是南昌煌上煌烤禽總社生產的傳統烤鹵制品。
該社依據皇家貴族膳食營養配方,調合現化人口感,精選優質的放養湖泊水鴨,經過30余鐘優質天然香辛料浸泡,采用現代高科技保鮮技術精心加工而成,口味純正、口感鮮美,該品問世以來深受海內外美食家高度贊譽,產品暢銷不衰,為居家、旅游、招待貴賓、饋贈親友之佳品。 木瓜涼粉 又叫粟子豆腐,是南昌民間非常盛行的夏季防暑飲料。
即用木瓜粉或粟子粉為主要原料(現大多用薯粉代之),把粉煮得象稀飯那樣,倒入木盒或水桶內,待涼后便成豆腐狀。吃時放在碗里用竹片搗碎,再加薄菏水、白糖,或放點小麻油,吃起來涼爽,可口可心。
過去盛夏之際,大街小巷承受時可遇見挑賣木瓜涼粉的鄉民。 牛肉炒粉 不少地方有肉絲炒粉、三鮮炒粉,可南昌獨特的是牛肉炒粉。
據傳,南昌的牛肉炒粉,起碼也有幾百年的歷史。其肉嫩,粉軟、味鮮,烹調 *** 也很講究。
牛舌頭 又叫牛招財,也是民間 *** 的一種傳統面點。用白色和紅色糯米粉相配,又用白、紅糖攪芯子與糯米粉相配,中間成白色,再用紅色(即加點紅糖揉拌的粉)鑲邊。
粉內要有糖料,制成后用70度的油煎,即成為紅邊白芯的點心,香甜爽口。 白糖糕 歷史悠久,是南昌人十分喜愛的傳統小吃。
色澤金黃、松軟,香甜可口。 “豫章十景”贛菜系列 該系列將烹飪與南昌歷史上著名的“豫章十景”(洪崖丹井、西山積翠、滕閣秋風、章江曉渡、龍沙夕照、南浦飛云、鐵柱仙蹤、蘇圃春蔬、東湖夜月、徐亭煙柳)溶為一體,既講究藝術裝飾美,又注重菜肴的食 用性,使美景佳肴相輝映,很好地體現了贛文化的特色。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7-03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