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路線:可乘 2、48、64、85、K51、k54、游66、游68 路公交車分別抵達千佛山公園的正門、東門、西門。
門票現在是40元.以前才15塊錢的說.不好意思,弄錯了.門票是30元.里面還有單獨收費項目.千佛山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記載著眾多的歷史典故: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久且》中記載了歷山的來歷:“齊都接歷山,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繞其峰兩浹。
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鎖斷,飛來此矣。”黔婁洞內石刻也有一則美麗的傳說:“黔婁先生死時,他蓋了一方白布,白布甚小,蓋上了頭則露出了腳,蓋上腳則又露出了頭,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孫曾西說:“把布斜著蓋,不就蓋嚴了嗎?”黔婁的妻子韋叢說:“斜著蓋有余,不如正著蓋不足。
先生在世的時候,非常正直,死后卻讓他歪斜,這哪能是先生的本意呢?”這則故事至今傳為佳話。
全程共186.8公里,3小時10分鐘,收費35元
1從起點出發,在渝北區城區行駛1.2公里,稍向左轉走匝道,進入機場快速路
2沿機場快速路行駛12.7公里,從東環/五里店/長壽/G50出口離開,進入內環快速路
3沿內環快速路一直向前行駛32.5公里,從南川/G65/武隆/黔江/彭水出口離開,朝武隆/南川/G65方向,進入包茂高速/渝湘高速/G65
4沿包茂高速/渝湘高速/G65行駛58公里(經巴南收費站),從南川/金佛山西/金佛山西坡出口離開(經南川收費站)收費35元>>
5行駛325米,過金易城市花園約100米后左轉進入金光大道
6沿金光大道行駛0.9公里,稍向左轉進入S303
7沿S303行駛7.9公里,過高家塝約650米后左轉
8行駛7.3公里,右轉
9一直向前行駛31公里,左轉
詳細路段
9.1行駛30.2公里,過白果樹約1050米后進入茶樹路
9.2沿茶樹路行駛0.8公里,左轉
10行駛8公里,過上壩約1150米后稍向左轉進入錦屏街
11沿錦屏街一直向前行駛24.9公里,到達終點
詳細路段
11.1沿錦屏街行駛0.8公里
11.2行駛24.1公里,到達終點
千佛山古稱歷山,亦名舜耕山。
相傳上古虞舜帝為民時,曾躬耕于歷山之下,因稱舜耕山。據史載:隋朝年間,山東佛教盛行,虔誠的教徒依山沿壁鐫刻了為數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
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景色一覽無遺。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后的千佛崖上。
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之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
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藝術價值。 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
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脈,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頃,距市中心2.5公里。
怎樣游玩濟南千佛山景觀萬佛洞 在山北麓,1992年9月30日正式開放。展線長達600多米,集我國"莫高集錦"、"龍門精華"、"麥積廳觀"、"云崗薈萃"著名四大名窟于一 洞,經過藝術濃縮、重構,塑造佛主、菩薩、弟子、天王、力士28888尊,其中更大的臥佛長28米,洞外仿樂山大佛高15米。
最小的僅20~30厘米。 佛教藝術自東漢傳到中國。
經勞動人民長期揣摩汲其精華,已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精神的特殊風格。這些特點,在這里充分體現。
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時期的造像風采。千佛崖 在興國禪寺院內南側,是濟南市較早的造像群,對研究我國隋代佛教,頗有價值。
崖上,有隋開皇七年(587年)至開皇十五年(595年)所鐫刻的佛像,共9窟,計130多尊。極樂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間阿彌陀佛盤膝禪坐, 高3米,身后飾佛光。
右側大勢至菩薩 ,左側觀世音菩薩侍立,高近3米,開皇十一年(591年)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怎樣游玩濟南千佛山觀音園 觀音園園內有池,池岸峭石矗立,磯石臥波,秀石點飾。四圍垂蔭,時鳥歡歌。
池內水清見底,荷花艷開,金鯉戲游。內設噴泉,濺珠泄玉,彩虹映日,蔚為大觀。
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觀音"高達13米,為觀音園中更大者。池周還有各種各樣的變相觀音,造型端莊 惟妙惟肖。
怎樣游玩濟南千佛山黔婁洞 在極樂洞東。深數米,三折之后呈長方形,為人工開鑿,類似房間,面積20平方米,高兩米,正中原有坐像。
洞中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是"黔婁洞"。小字記載黔婁子的身世,其意思是:黔婁子,周代齊國人,修身清節,不事王侯,隱居在這里,鑿一石洞,終 身不下山,曾著書4篇,名《黔婁子》,皆言道家的事情,魯共公聽說他有才能,就派使節聘請他做宰相,被他拒絕。
齊威王每遇兵敗,就來請教,黔婁子授給他秘 語,遂轉敗為勝。 洞內迎門石壁上,也嵌一碑,記載著黔婁子的故事:"黔當先生卒,覆以布被。
覆頭則足見,覆足則頭見。有人(曾皙)日:'斜其被則殮也。
黔婁妻日: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
此語至今傳為佳話。怎樣游玩濟南千佛山興國禪寺 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東著名香火勝地。
據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記載,該寺曾,遭兵火破壞,成化四年(1468 年)8月3日,德王府內官蘇賢游覽千佛山,看到當時情景,不勝慨嘆,于是捐資建佛殿、僧房、廚房、糧倉等。殿內塑釋迦牟尼、大悲觀音、地藏王菩薩、十八羅 漢、四大天王。
寺門朝西,上額刻有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興國禪寺"四字。楹聯石刻:"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 人",為濟南清未秀才楊兆慶書寫。
門內兩側,有鐘鼓二樓。進寺門南側,千佛崖石壁上鐫刻佛像多尊。
山崖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洞天福地石坊、對華亭。 院內有彌勒殿、觀音殿、達摩殿、玉佛殿及禪堂。
東側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和多尊羅漢。 怎樣游玩濟南千佛山公園內 1996年增添十八羅漢和臥佛一尊,分置于盤路兩側和廣場中。
羅漢,是佛主釋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囑咐,不滅度,常住人間受人供養,為佛護法,賧眾生造福田。他們本領很大,有的降龍,有的伏虎,有的縛獅,有 的捉妖,深愛人們敬仰。
五代時,對羅漢尊崇之風就很盛行。 羅漢是梵語"河羅漢"的略稱,其形象,從唐代玄奘譯《法注記》始,歷代藝術家,根據佛教經典即進行著藝術的創造,不足尺度,任意寫出作。
相貌或老 或少,或善或惡,或美或丑,想象甚是豐富,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 這些羅漢依次為:(1)賓度羅跋羅阇(2)迦諾迦伐跟蹉(3)迦諾跋厘墮阇(4)蘇頻陀 (5)諾矩羅 (6)跋陀羅 (7)迦哩迦(8) 伐諾羅弗多羅(9)戌博迦 (10)半托迦 (11)羅怙羅 (12)那伽犀那 (13)因揭陀 (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 (16)注荼半托 迦(17)嘎沙鴉巴(18)納答密答喇。
臥佛,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位于主上盤山路和去萬佛洞路的交界處。這尊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側身臥像,花崗巖質,長10米,重50噸, 東西橫臥,頭。
乘車路線:可乘 2、48、64、85、K51、k54、游66、游68 路公交車分別抵達千佛山公園的正門、東門、西門。
門票現在是40元.以前才15塊錢的說.
不好意思,弄錯了.門票是30元.里面還有單獨收費項目.
千佛山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記載著眾多的歷史典故: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陽雜久且》中記載了歷山的來歷:“齊都接歷山,上有古鐵鎖,大如人臂。繞其峰兩浹。相傳,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鎖之,鎖斷,飛來此矣。”黔婁洞內石刻也有一則美麗的傳說:“黔婁先生死時,他蓋了一方白布,白布甚小,蓋上了頭則露出了腳,蓋上腳則又露出了頭,孔子的弟子曾參之孫曾西說:“把布斜著蓋,不就蓋嚴了嗎?”黔婁的妻子韋叢說:“斜著蓋有余,不如正著蓋不足。先生在世的時候,非常正直,死后卻讓他歪斜,這哪能是先生的本意呢?”這則故事至今傳為佳話。
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
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景色一覽無遺。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后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
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之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藝術價值。
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
沿盤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傳唐朝名將秦瓊曾拴馬于此。
半山腰有一彩繪牌坊,即齊煙九點坊。登上一覽亭,憑欄北望,近處大明湖如鏡,遠處黃河如帶,泉城景色一覽無遺。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興國寺后的千佛崖上。興國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經歷代增建,規模漸大。
寺門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之一彌化四個篆體字,每字約有4米見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根高的藝術價值。
千佛山之東,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龕,內有一尊頭部佛像,高7米,寬4米多,俗稱大佛頭,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石雕。
在濟南住久了,對千佛山的景觀已并不感到新鮮,不象在外地人眼中那么神秘了。可是去年冬天的一次游覽,卻徹底改變了我的這種印象,我深深地感到:我過去對千佛山的認識真太淺了,要想真正領略她的神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
那時去年隆冬季節,有朋自遠方來,提出要游千佛山,冬天登山,我真沒興致,可朋友相邀,我只能答應。
誰知天不作美,一夜烏云,竟鋪天蓋地落下一場大雪。我想這下去不成了,哪知友人興致反而更增。我一鼓勁:奉陪到底。
一路乘車,來到山腳。剛一進入千佛山的大門,我就驚呆了,萬萬沒想到,雪后的千佛山竟是這般美麗。遠望,皚皚白雪覆蓋著的主峰在,朝陽下銀光閃爍,和周圍的山巒相互輝映;近看,蒼翠的松柏銀裝素裹,一串串樹枝晶瑩透亮;腳下,一條玉帶般的小路蜿蜒上升。周圍安靜極了,小路上還沒有一個腳印。我陶醉在這詩一般的意境中,竟不忍抬腳去踏破那潔白的雪地。
拾極而上,不遠已到唐槐亭,據說唐朝的大將軍秦瓊曾栓馬于此。此時,蒼穹的古槐已是滿樹瓊枝玉葉,真象一位身披銀甲的武士。
興國寺內,香煙彌漫,僧人們正做功課。哦!大雪封山也沒耽誤他們用功,不過,這暮鼓晨鐘,可能喚回世間的夢迷人?
我和友人奮力的攀登,山路越發艱險,最后只得手足并用。登上主峰,已是大汗淋漓了。
啊!一個銀色的世界盡收眼底。那層層疊疊的高樓大廈真象雪海中的只只小船,它們正朝著一個嶄新的目標前進。身后群山銀蛇般的飛舞。潔白的原野無銀遼闊,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它仿佛把我肺腑中的濁氣一蕩而清。我沒想到,冬天的千佛山竟然這樣壯觀,迷人。我真后悔,為什么沒有早點來。忽然,我心里一動,如果此時能下起鵝毛大雪,那該是怎樣的情趣呢。我又想到:如果能在大風大雨中來游千佛山,那將會另有一番風味了吧!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6-29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