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去菊花島???你瘋了是不是啊~你身邊的人米有去過的么?
那地方,又破又爛不說,還非常的黑,賣的海鮮有很多是S的,價格貴的要命,你別講價,人家還不讓講價,你不吃就說,反正你在島上誰家也都是那種價,不然就只能回興城~
還有,他那個看景的,還得跟車走,米辦法單獨玩哪個景,跟趕集似的,要是車上有誰要趕船,那全車人都跟著回去,根本看不全景~
我是去年7月份去的興城,在菊花島呆了一上午,花了130元(我和我老公,一共花260元)真是后悔S我了,興城可真能整,搞個農村的破地兒就能當成旅游點~
你要是真想去興城玩,更好玩的還得是筆架山,我就覺得筆架山和古城物有所值~~
----------
菊花島的小名叫后悔島,這是公認的,難道只有我們二個人說那兒黑么?你去百度上搜一下菊花島的評價,除了島上的本地人能有幾個說那兒好的~~
我花130元怎么不算多,我一米吃到,二米玩到,一上午的時間,光是跟著車跑來著,我們自己想留下都不行,不跟車走就被丟下了,花著錢還得受著氣,這還不算多么,還不算黑么?
去菊花島的有多少人知道那的真實情況?還住農家院,吃農家菜~住得到底有多差,吃的到底有多次,菊花島到底有多農村又有幾個知道的?我怎么不說興城差呢~
君子愛財也得取之有道啊~就菊花島旅游的那種管理機制,那種服務態度還能贏得好的口碑?條件那么差還不讓人家說了?
如果樓主知道了那兒的情況還要去,我們也不攔著,但現在他不知道,那就得告訴他~~
菊花島是遼東灣更大的島嶼,素有“北方佛島”之稱。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興城海濱風景名勝區的五大景區之一。
交通路線:乘火車或者客車到達興城,然后在興城碼頭乘坐直達菊花島的客船,航程40分鐘。
開放時間:8:00~18:00
門市票價:門票,40元/人。
往返船票,90元/人。
菊花島南端有張家山島和楊家山島,北端還有狀如磨盤的2113磨盤山島。三島如影相隨,島上煙波浩渺,云霧繚繞,象仙女5261籠罩著面紗,使人情不自禁的想靠近她,揭開她的神秘,領略她的綽約風姿。
島上東側是一座海拔198米的峰巒,山古嵯峨,千姿百態,沿著羊腸小道登山遠眺:水天一色,蒼4102茫無際,望見天地根。還有企鵝石,狀若企鵝昂首翹足,凝視遠方,仿佛企盼游人到此觀光;而獅石頗似勇猛1653沉雄的獅子在俯瞰大海,為游船保駕護航……
菊花島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耐人尋味。從現存的龍宮寺、大悲閣遺址,可以想見當初的龍宮寺必專定氣勢恢宏、景觀肅穆;大悲閣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登島沿環山公路可游覽唐王洞、八角琉璃井、九頂石、菩提樹等名勝,是旅游觀光、避屬暑的好去處。
從沈陽坐火車或者虎躍到興城。
然后住的地方,要是在興城住,要是非想看見海,要海景房的話,碼頭那里有賓館。碼頭是從海濱北門進去。火車站到海濱北門打車10元,公交坐2路車到。海濱南門進去也有不少賓館,南門的賓館下海游泳比較方便熱鬧。
不過推薦直接到碼頭,然后坐船到菊花島,船票我記得是40,忘了是往返還是單程了。可能是單程40/人。
然后住在菊花島上的家庭賓館里。菊花島周圍的海水要比興城海濱這邊清澈很多。離海邊也近的。環境還沒有興城海濱這邊嘈雜。適合情侶戀人一起。
我在那住過一次,玩得非常好。島上的家庭賓館,我去的時候,單人床是50-60一個人。
現在不清楚了。估計會稍微多點。
菊花島似半浮在海上的葫蘆,面積十五平方公里,島上現有居民三千二百人。
菊花島的南北兩端海域里有三個小島相鄰:南端有張山島和閻山島,北端有磨盤山。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島上旅游的旺季,五月的中旬,避過了五一黃金周的小高峰,我們登島游覽。
游船緩緩靠岸,映入眼簾的是漁家碼頭的忙碌,看到游客的到來紛紛擺出鮮活的花蟹、爬蝦、八爪魚、海蜇、蛤蜊、金槍魚和我們叫不出名字的貝類魚類等等在叫賣……游客拾階而上,沿途熙熙攘攘。 環島旅游汽車和龍脖子明代糧草大營遺址 從旅游汽車站乘車環島游覽主要有八大景點:八角井、大龍宮寺、唐王洞、渤海觀音、四海龍王廟、九頂洞、南海沿浴場、怪石灘。
龍脖子明代糧草大營遺址在菊花島的東北角,不屬汽車環島路線范圍內,必須徒步向北20分鐘路程。 龍脖子明代糧草大營是明朝遼東兵備副使袁崇煥在此囤積軍備所建,此糧草大營為守備東北城關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電視劇《康熙大帝》里也有相關情節演出。
旅游汽車是輛中巴,駕駛員開車穩當快捷,車上配有一名菊花島鄉 *** 組織的導游員。她是島上姑娘,通過培訓持證上崗。
我們的環島游從她的隨車娓娓講解中開始。 環島游路線:車場——八角井——大龍宮寺——九頂石——南海浴場——怪石灘——車場,導游員口齒伶俐,對沿途景點講解駕輕就熟,當到達之一站八角井景點的時候,她告訴我們,遠方屹立著高高天線的海岸邊是海軍基地,這里從古到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可是,在海與島之間我根本看不到任何跡象的軍事設施或裝備,當時拍的那張照片僅能看出海島的一角挺立著一桿信號塔而已。 八角井和菩提樹 導游員說它因蓋有琉璃瓦的涼亭故也叫八寶琉璃井,位于島的中部山洼處,在大龍宮寺大悲閣右前方的一塊平地上。
八角井是遼代覺華島大龍宮寺首任主持圓融大師所建,井壁用長條石筑成八角形狀,故稱八角井。井口架有木把纏著井繩的轆轤,顯示出農家的田園景色氛圍。
八角井是一口奇井:井深12米、水深4~5米、距海邊潮線30米、雖然飽經風雨地震襲擾越千年,可井壁沒有裂縫變形,井水隨海潮起落依然清涼甘甜可口,當場搖動轆轤提上一桶灌裝飲水瓶中,果然勝似甘泉。 千年菩提樹生于井旁,枝繁葉茂,綠蔭如蓋,祈福的紅絲帶掛滿枝干樹梢,更增加了歷史的神秘氣氛。
我們也系上祝愿健康平安的紅綢。菩提樹本名蓽缽羅樹,屬亞熱帶樹種,原產于印度。
相傳在公元502年由天竺(印度)高僧智芮三藏攜一株植于廣州光孝寺而傳入我國,現在我國云南、廣東有少量種植,北方極為少見,菊花島菩提樹是遼代覺華島大龍宮寺首任主持圓融大師遠渡重洋歷經千辛萬苦從天竺(印度)引種而來,島上現有菩提樹40多株,且樹葉茂盛,并能開花結果,確是菊花島上一奇觀。 唐王洞和大龍宮寺 自八角井前的平地起,沿著海岸邊的長臺階一路走到唐王洞前,聽導游員講到:唐王洞原名藏王洞。
戰國末期,燕太子丹派軻刺秦王未遂后,逃到菊花島由避難,當時,菊花島當時叫桃花島,滿島桃樹,春天滿島白色的桃花盛開如云。后來,秦將白起追太子丹到首山下,親自帶人馬上菊花島搜查。
太子丹得知白起上島,到處躲藏,急得在一個洞口很小的山洞前哭得死去活來,眼淚變成血滲到土里。島上桃樹因吸了太子的血淚,花朵都變成了紅色,后來島外,世上的桃花就全變成了紅色。
太子正哭,洞門"咔嘣"一聲開了,他貓腰鉆了進去,洞口霎時恢復了原狀。白起在島上沒搜著太子,懷疑他藏進了山洞,可洞不好進,白起就命人抬來他那五百斤力拉得動的銅抬鐵臂弓對準洞內就是一箭。
“嗖”箭從太子身邊穿過,洞底射出一個通到大海的窟窿,箭則掉進大海里,成了狼牙礁。白起走后,洞口變大,太子丹一出來,洞口又變成了老樣子。
后人就所太子丹的藏身之處叫做藏王洞。 幾百年后,唐太宗李世民跨海征東,霧天錯在島上登陸,遇見大雨,無處躲藏,徐懋功指著藏王洞說:“這是當年燕國太子的藏身洞。”
李世民嘆了口氣,:“他能進洞避秦,我不能進洞避雨,難道統一天下的唐一輩子竟不如他一個亡國的太子丹?”李世民話未完,洞口“咔嘣”一聲又變大了。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貓腰進洞,避過了大雨。
由于李世民出洞時無意托了一下洞口上壁,洞就再也沒恢復原狀,從此就變成了唐王洞了。據說,從前還有李世民托洞的手印呢。
聽完美麗的故事走進洞內,只是一個百十來米的地道。查閱資料——此洞是遼代人砌造的地下通道,全由巨型石板和石塊砌成,口徑平均一米左右,略呈方形,長達一百多米,由山頂漸低引入大海,洞內清涼幽靜。
——南有普陀山北有覺華島 大龍宮寺原是我國北方一座十分宏偉的佛教寺院,是渤海佛主圓融大師(遼代皇帝遼圣宗的老師)所建,據考證,當時的大龍宮寺每塊柱礎石都是一米見方,七十厘米厚,每根立柱直徑約有70厘米。大龍宮寺東西長30米,南北寬19米,其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當時的大龍宮寺僧侶達1000多人(另外還有同期所建的16座廟宇),是北方佛教文化活動的中心。
后來,大龍宮寺和島上的16座廟宇群分別毀于元代戰火。 2002年6月,菊花島重修了以大龍宮寺為龍頭的。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6-28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