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
神農架天生橋景區
神農架神農頂
月亮洞
神農架燕子埡
1. 神農架地質公園簡介:
神農架是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綠色寶地,具有比其它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更為豐富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神農架林區位于中國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地區,億萬年前曾經是片汪洋大海,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使其變成了高山,成為“華中屋脊”,這里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山就有六座。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神農架成為第四紀冰川時期各種動植物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瑪拉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現知神農架林區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動物5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多種;可入藥的動、植物達2013種。因此,神農架被世人譽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動物園”和“綠色寶庫”。 神農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為世人所矚目。1986年,國務院批準神農架為“國家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神農架列為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又將神農架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點”。
2. 天生橋簡介:
天生橋景區位于神農架南部彩旗村,緊鄰209國道,距神農壇4.8公里,是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型生態旅游區。景區海拔1200米,面積6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奇洞、奇橋、奇瀑、奇潭為特點的休閑、探險、攬勝的旅游區。
天生橋山巖疊嶂,長滿野花綠樹,因遍生蘭草,幽香四溢,起名為蘭花山,蘭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屬蘭科植物。 在這里有風情萬種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橋,香飄萬里的蘭花山,險峻扼要的石壁棧道,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
3. 月亮洞簡介:
在武山上有一座峻峭的山峰,上有一巨大的巖洞穿山而過,透過藍天,形似一彎月亮,人稱月亮洞。
在月亮洞對面山上,又有一怪石卓立,形如犀牛,與月亮洞遙遙相對,構成神農架有名的犀牛望月之景。相傳有一對鎮河神牛,不忍百姓為秦始皇修長城之苦,私自下凡幫助馱石運磚,冒犯天規,一被囚禁在大海孤島,一被囚禁在深山老林。兩牛相互思念,望穿山石,故形成今日之景觀。
4. 燕子埡簡介:
燕子埡在大神農架東北約35公里。高峻橫衍,蒼翠如繪,海拔2400米。與天門埡南北相望,下臨紫竹河谷,扼鄂西江漢間交通之咽喉。埡口西側的半壁上有會仙橋、觀景臺、燕舞亭等建筑,專供游人觀賞。會仙橋相傳為炎帝神農氏與太上老君相會,勸老君改煉丹為冶金爐之地,橋頭的香柏迎風傲霜,婀娜多姿,橋下的森林原始古老,生機盎然。
著名的燕子洞即位于其峽谷右側山壁間。洞口寬大,前為大廳,高20余米,廣容千人;右為幽洞,前直后曲,漸狹漸暗;左為天洞,斜上穿壁,陽光透射;后為里洞,幾近圓形,高2米余,深不可測。洞內鐘乳下垂,石筍峭立,滴水不絕,叮咚作響。更奇異的是,這里不論春夏秋冬,常年棲息著千萬只燕子,其窩密布洞頂與崖壁,因以名之。
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神農架天生橋景區神農架神農頂月亮洞神農架燕子埡神農架地質公園簡介:神農架是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綠色寶地,具有比其它溫帶森林生態系統更為豐富的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
神農架林區位于中國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的地區,億萬年前曾經是片汪洋大海,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使其變成了高山,成為“華中屋脊”,這里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山就有六座。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神農架成為第四紀冰川時期各種動植物的避難所和棲息地,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瑪拉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現知神農架林區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9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動物5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0多種;可入藥的動、植物達2013種。因此,神農架被世人譽為“物種基因庫”、“天然動物園”和“綠色寶庫”。
神農架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態為世人所矚目。1986年,國務院批準神農架為“國家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神農架列為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成員;199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又將神農架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點”。
天生橋簡介:天生橋景區位于神農架南部彩旗村,緊鄰209國道,距神農壇4.8公里,是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型生態旅游區。景區海拔1200米,面積6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奇洞、奇橋、奇瀑、奇潭為特點的休閑、探險、攬勝的旅游區。
天生橋山巖疊嶂,長滿野花綠樹,因遍生蘭草,幽香四溢,起名為蘭花山,蘭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屬蘭科植物。 在這里有風情萬種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橋,香飄萬里的蘭花山,險峻扼要的石壁棧道,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
月亮洞簡介:在武山上有一座峻峭的山峰,上有一巨大的巖洞穿山而過,透過藍天,形似一彎月亮,人稱月亮洞。在月亮洞對面山上,又有一怪石卓立,形如犀牛,與月亮洞遙遙相對,構成神農架有名的犀牛望月之景。
相傳有一對鎮河神牛,不忍百姓為秦始皇修長城之苦,私自下凡幫助馱石運磚,冒犯天規,一被囚禁在大海孤島,一被囚禁在深山老林。兩牛相互思念,望穿山石,故形成今日之景觀。
燕子埡簡介:燕子埡在大神農架東北約35公里。高峻橫衍,蒼翠如繪,海拔2400米。
與天門埡南北相望,下臨紫竹河谷,扼鄂西江漢間交通之咽喉。埡口西側的半壁上有會仙橋、觀景臺、燕舞亭等建筑,專供游人觀賞。
會仙橋相傳為炎帝神農氏與太上老君相會,勸老君改煉丹為冶金爐之地,橋頭的香柏迎風傲霜,婀娜多姿,橋下的森林原始古老,生機盎然。 著名的燕子洞即位于其峽谷右側山壁間。
洞口寬大,前為大廳,高20余米,廣容千人;右為幽洞,前直后曲,漸狹漸暗;左為天洞,斜上穿壁,陽光透射;后為里洞,幾近圓形,高2米余,深不可測。洞內鐘乳下垂,石筍峭立,滴水不絕,叮咚作響。
更奇異的是,這里不論春夏秋冬,常年棲息著千萬只燕子,其窩密布洞頂與崖壁,因以名之。
推薦閱讀:
本文部分圖文、音頻、 *** 于 *** 搜索,版權歸版權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北京戶外網對其觀點贊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發布于 4年前 ( 2021-06-06 )
發表評論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